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禽养殖 » 养鸡技术 » 鸡球虫病:药物治疗要慎重 正文

鸡球虫病:药物治疗要慎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349
  鸡球虫病是现代集约化养鸡业中最为常见、多发和危害极大的肠道寄生虫原虫病,其防治困难,发病率为50%~70%,死亡率严重时高达80%,给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长时间、低浓度、单一的使用某一种抗球虫药,球虫对该药易产生耐药性,使药物防治效果下降。因此,要通过适当的用药方法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增加药物的使用寿命。目前生产中应用的抗球虫药有20多种,大致分为二类:第一类为离子载体抗生素,如真能霉菌,马杜霉菌,盐霉素等。第二类为化学合成药物,如氯苯胍、地克珠利,另外,中药抗球虫剂也有,如常山酮。但抗球药存在很大的缺陷,球虫对球虫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加之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笔者建议:治疗该病用药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早期连续用药从雏鸡10~15日龄起.饲料中连续不断添加一定量的某种球虫药,可以抑制球虫卵囊的形成。
  
  渐减用药5~6周龄前,全量添加抗球虫药,以后每阶段逐渐减少25%药量,到12~14周龄完全停药,使摄入的孢子化卵囊难以完成其生活史,使鸡反复轻度感染从而产生免疫力,减药时要仔细观察鸡群状况,以确定减药是否正确。减药期长短视药效而定,药效越长则减药期越长,但此法减药期若用药不足容易导致耐药虫株产生,适用于后备种鸡。
  
  轮换用药季节性地或定期性改换另一化学结构不同或作用峰期不同的抗球虫药,以避免耐药虫株的产生,及时将药效已下降的抗球虫药替换下来。
  
  联合用药在同一饲养期内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球虫药以增强药效,延缓抗药虫株的产生。球虫无性繁殖分为第一代裂殖生殖和第二代裂殖生殖两期,第一代是球虫感染后的第1~2天,第二代是球虫感染后的第3~4天。抗球虫药发生作用的主要阶段是该抗球虫药物作用的峰期。作用于第一代裂殖生殖的抗球虫药,其作用峰期较早,对球虫起预防作用,但因为是作用于球虫发育生活史的早期阶段,所以不利于动物抗球虫免疫力的形成,如氨丙林、莫能霉素、拉沙洛霉素。作用于第二代裂殖生殖的抗球虫药,其作用峰期较晚,是球虫病发生阶段,用于治疗球虫病效果较好,如磺胺类药物、三字球虫粉等,因此,生产实践中采用作用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药物连用,增加抗球虫药物效果。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