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采用微生物处理有机肥水库生态养鱼技术 正文

采用微生物处理有机肥水库生态养鱼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819
安徽省绩溪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4.3%,拥有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生态省建设综合示范县等三大生态招牌,水库
        安徽省绩溪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4.3%,拥有"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生态省建设综合示范县"等三大生态招牌,水库养鱼业是绩溪渔业的重点。以往,山塘水库绝大多数建有养猪场,超过半数的水库承包户都是利用猪粪经简单沉淀净化或堆沤后排入山塘水库,造成水库水体污染,一些养鱼户片面追求高产而不满足于猪粪养鱼,还往山塘水库里投放尿素、碳氨等化肥,更加剧了水库水体污染。猪粪养鱼、化肥养鱼造成水库水质大幅下降,危及群众的饮水和用水安全,也给"生态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果不让养鱼户用猪粪、化肥养鱼,鱼产量得不到提高,既制约渔业的发展,养猪业也会因为大量的生猪粪便无处消化而受到制约。为此,笔者引导养殖户实施技术转型,开展健康清洁养殖,禁止往水库内投放畜禽粪便或化肥,养鱼户开始尝试"生态养鱼"并对运用生态学原理养鱼、防止水体污染、改善水库养鱼环境"等有了新的认识。现将采用微生物处理有机肥水库生态养鱼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借鉴池塘养鱼技术模式

    相对于大中型水库而言,小型水库水面较小,水位较浅,开展集约化网箱养鱼的条件明显不足;相对于池塘而言,小型水库水面又较大。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借鉴一些池塘养鱼技术模式并将其运用到小型水库中,效果较为明显。

    1.清库消毒要彻底 经过一年的养殖,利用枯水期(即每年的冬季)彻底放干库水,用100kg/亩生石灰进行清库除野,不仅能预防翌年鱼病的发生,还能将库中的野杂鱼处理干净,可以提高鱼种放养成活率。

    2.及时做好鱼种放养工作 元旦前后和春节前是鱼种放养的最佳季节,此时水温较低,便于捕捞操作和运输,鱼种也不易受伤,放养成活率高。鱼种放养时,先用10%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洗鱼体15分钟后再放养。

    3.放养大规格优良鱼种 在水库中放养鱼种,一定要选择放养大规格鱼种,这是因为大规格鱼种的生长速度快,逃避敌害能力强,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也强,放养成活率高。一般要求放养鲢、鳙、草鱼的规格为9尾/kg左右,鲫、鳊的规格为15尾/kg左右。应放养鲢、鳙、草鱼的长江子一代鱼种,而鲫鱼鱼种则采用异育银鲫、彭泽鲫和三倍体鲫等的鱼种。

    4.放养密度要合理 鱼种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及水库自身的基础饵料生物量、施肥情况等加以确定,一般总放养量控制在500尾/亩~600尾/亩,其中,鲢200尾/亩~250尾/亩,鳙40尾/亩~60尾/亩,摄食性鱼类(主要是鲫、鳊、草鱼等)300尾/亩左右。另外,结合实际情况可适当搭配放养一些鳜、鲈、细鳞斜颌鲴、甲鱼、虾等名优水产品。

    5.鱼种放养应采用一次放足、多次捕捞、适时上市的方法,并在水库中套养大规格鲢、鳙夏花鱼种,一般夏花鱼种的套养密度为600尾/亩~800尾/亩,可使翌年养殖的鱼种实现部分自给。

    6,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鱼种放养时要进行鱼体消毒;定期在食场边用漂白粉、二溴海因等药物泼洒消毒;定期用三黄粉等药物拌饵投喂,以防治常见的细菌性鱼病和寄生虫病;每隔20天左右施用生石灰1次,可调节水体pH和改良水质,有利于鱼类生长和抑制鱼病的发生,一般每次用量为20kg/亩,兑水化浆后全库泼洒。

    二、采用微生物处理有机肥并进行科学施肥管理

    1.有机肥的微生物处理 将猪粪等有机肥经沉淀净化后加入EM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菌及微生物促长剂、保护剂等,并添加各种微量元素、肥料增效剂等多种有效元素,进行堆沤发酵处理,使之成为酵素菌生物有机肥。经过微生物处理的生物有机肥,其使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有机农肥和无机化肥。

    2.施肥时间 应根据水中浮游植物对肥料的利用状况及鱼类和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状况而定。苗种放养前后施足基肥,如果放养密度较高,那么喂养全程必须保证水体肥度,一般以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cm~35cm为佳。当水体透明度降到40cm以下、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开始施肥,水温20℃~30℃范围是施肥的关键时期。水温20℃时,施肥4天~5天后,水体中浮游生物量达到高峰,并可维持7天~8天,隔13天~15天后再施追肥1次;水温25℃左右时,施肥5天~6天后,水体中浮游生物量即可恢复到施肥前的水平,并可维持6天~7天,隔10天再施追肥1次。6月~8月,浮游生物量在施肥3天~4天后达到高峰,且6天~7天后恢复到施肥前的水平,因此,1个月内至少施肥4次~5次,每次施肥量为3kg~5kg;9月以后,施肥次数减少。追肥应在午前水体趋于分层时施用为宜,这样可延长肥料在水体表层的停留时间。

    3.施肥地点 应集中在浅水区(水深小于3m)和库岸带上风口处进行。浅处水体不分层,可以进行垂直循环,把氧送到底层,促使底层有机物矿化及其向水体表层转移。若在汛期水体交换量大的季节施肥,应重点在滞水区进行,防止肥份流失。水面较大的小(一)型水库,可在水体上中游施肥。

    4.施肥时,水体pH应控制在7.3~7.8左右,如果偏酸则可先用生石灰全库泼洒后再施肥,时间相隔2天左右。

    三、提高水库消落区的利用率

    1.种草养萍 从每年10月开始,水库水位逐渐降低,这时可充分利用水库消落区,每降一些水位就播撒一些种子,种子以黑麦草和红花草的草籽为主,据统计,亩产鲜草可在1500kg以上,按饲料系数30计算,可饲养草食性鱼类50kg,而1kg草食性鱼类又可带动3kg以上的肥水鱼类摄食,故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体做法是:在水位不高时,割新鲜草投喂;在水库需灌满水时,将消落区内的草分批全部割起并晒干,到草鱼旺食而青饲料供不应求时作为青饲料喂鱼。同时,利用库角、塘边、阴沟等小面积养细绿萍,每天亩产细绿萍可在80kg以上,并可连续采收20天以上,从而解决了部分草食性鱼类的早期饲料和夏花草鱼的饲料供应问题。

    2.培育鱼种 水库养鱼,鱼种能自给是降本增益的最有效办法。可以在水库中套养鲢、鳙夏花,利用水库消落区挖鱼种塘养殖摄食性鱼类(如草鱼、鳊、鲫等),这样可大大提高鱼种的成活率。

    3.商品鱼暂养 利用水库消落区挖暂养塘,或拦库湾、筑土坝蓄水,可以进行商品鱼暂养。

    四、技术优势

    近两年来,采用微生物处理有机肥技术在水库中施肥养鱼已在安徽省绩溪县内山塘水库推广应用,亩均增产30%,亩增收600元,同时有效降低了传统化肥的使用,减少猪粪等有机肥对环境的污染,增强自然环境的自净力,提高水产品品质,在兼顾渔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为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与传统肥料相比,微生物处理有机肥具有3方面优势。

    1.微生物处理有机肥定向培养有益藻类,提高水产动物所需基础饵料生物的数量和质量。众所皆知,传统肥料培水也很肥,但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水,比如由蓝绿藻组成的暗绿色、灰蓝色、蓝绿色水体,上述藻类多数不宜被鱼类消化,造成生产实践中养殖户常见的肥水不肥鱼现象;而微生物处理有机肥在多种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下培育的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数是由鲢、鳙易消化与食用的硅藻、隐藻、金藻组成,保持了水体的肥、活、嫩、爽,更能促进鱼类生长。

    2.微生物处理有机肥能改良水质,预防疾病。传统农肥由于携带大量的有害病菌而不宜在养殖水体中多施用,传统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等化肥由于其巨大的化学毒性也容易引起暴发性鱼病的发生;而微生物处理有机肥经过生物工程处理,富含着各种有益菌,还富含有益酶及各种水质改良剂,能加速水体中有机物和矿化物的养分转化,降解亚硝酸盐、氨态氮、硫化氢等对鱼类有害的物质含量,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鱼类应激反应。大量益生菌的快速繁殖,形成强势的生物群体,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从而起到了预防感染和提高鱼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减少泛塘以及烂鳃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3.微生物处理有机肥效率高,绿色环保。一般来讲,传统肥料需大量施用才能达到肥水养鱼的目的,且人力耗费大,操作繁重,投资回报低;而微生物处理有机肥浓缩了传统肥料,结合了现代的生产工艺,从而使低投入、高收益成为可能,且肥水迅速,晴天上午施用则下午即见水色转肥,肥效持久可达10天左右,一般施用量仅需4kg/亩,每月仅需施用3次~5次,正常剂量使用对水质无污染、无毒副作用,效率是传统肥料的5倍~8倍。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