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细羊毛标准体系建立以后,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累计培训技术人员1552人次,覆盖全疆7个地州,30多个农牧团场,通过申报“萨帕乐”商标,制定品牌标准,建立了12个优质细羊毛生产基地和30个科技示范乡场,贯彻羊毛现代化管理技术标准,开展机械剪毛、分级整理、规格打包、客观检验,累计生产“萨帕乐”牌优质羊毛2600多吨,且连续四年卖出了全国最高价,并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如今,吉林、甘肃两个细毛羊省区也引入本标准体系组织生产优质羊毛。两省先后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各类技术人才200余人。在该标准体系的指导下,2003年两省共生产“萨帕乐”品牌羊毛540余吨,在南京拍卖,取得平均净毛价52.35元/公斤,最高净毛价56.80元/公斤,平均原毛价30.87元/公斤,最高原毛价37.02元/公斤的最高价,原毛较其它羊毛相比价格高出8~10元/公斤,初步显现出标准体系在羊毛产业化中的突出作用。按照《新疆细羊毛标准体系》的核心技术,实现细羊毛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在大范围生产中全面提升国产羊毛的商品价值,使之在羊毛现代化管理水平、净毛率以及价格上接近澳大利亚羊毛。以新疆拜城种羊场为例,该场2002年按照《羊衣制作及使用》的要求,给全场近3万只细毛羊穿上了“衣裳”,净毛率达到了64.5%,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种羊鉴定以及人工授精、饲草料地建设标准的指导下,课题组在6个国家和省级细毛羊种羊场共培育出特、一级种公羊3041只,其中纤维细度为80支的30只,70支的1038只,66支的1546只,64支的427只,分别占1%、34%、51%和14%;推广优秀种公羊746只;人工授精改良低产母羊约116万只;建设草料基地10万余亩。在机械剪毛技术规程以及羊毛分级整理、羊毛包装标准等技术标准的指导下,“萨帕乐”品牌羊毛生产中羊毛的重剪毛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羊毛长度则有了很大改善,羊毛的细度长度离散值减少,同质性大幅度提高,纺织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大幅度减少了异性纤维对羊毛品质的影响,同时显著降低毛纺厂的加工成本。而打包标准的实施则大幅度降低羊毛集中与运输的成本,提高了农牧民的实际收入。
产业化生产是每一个产业链间有效结合,并完成质量传递的过程,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是细毛羊业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全过程的管理水平。从细毛羊到细羊毛,要经过选种育种、品种改良、饲养管理、整理加工、上市流通、深加工等多个环节,周期长,环节多。建立涉及产业化生产关键点的标准并配套成为标准综合体,将分散生产通过统一的标准生产出统一的产品,进而实现与市场的良性结合,从而形成“羊好(品种)→好羊(饲养管理)→好毛(羊毛现代化管理与包装贮运)→价格好(拍卖或其他)→效益好→更多投入品种改良、饲养管理、整理加工→价格更好效益更高”的良性循环,生产、科研、质检、技术与市场服务等各环节都将在这个良性循环中找到自己的价值,真正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