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高温。持续高温会造成玉米植株阶段性蒸腾大于根系水分吸收,出现生理性萎蔫,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降低生物量。高温来临前,应视墒情适当浇水增墒,或利用滴灌、微喷灌等设备滴(喷)水,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调节田间小气候。开花授粉期遇高温时,可采用无人机低空飞行的方式增加扰动、辅助授粉。
二、防干旱。玉米不同生育期,抗旱能力不同,应根据干旱情况及时抗旱浇水。特别是玉米抽雄前10-15天,是雌穗的小穗、小花分化期,干旱会引起小花退化和花粉粒发育不健全,从而降低穗粒数;抽雄开花时干旱易造成雌雄花期不遇、授粉不良、影响结实率,形成稀粒棒或空棒;甚至不能正常抽穗,造成“卡脖旱”,大幅降低玉米产量。
三、防渍涝。玉米生长中后期遭遇强降雨引发农田渍涝的风险较大,连续降雨暂停或者大雨后,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提高土壤透气性。
同时,涝灾发生易造成玉米养分淋失,应及时施入速效氮肥,可视情况亩施尿素8-15公斤,或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1%尿素水溶液,促进玉米快速吸收养分、恢复生长。受渍涝灾害的玉米,后期若天气条件较好,可适当延迟收获,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产量。
四、防阴雨寡照。连续降雨寡照天气,容易影响玉米授粉和光合作用,因授粉效果不佳导致穗粒数减少,造成玉米果穗出现秃尖、结实率不高等问题。要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辅助授粉措施,一般可在玉米植株花丝吐齐后5天内开展辅助授粉。可采用植保无人机辅助授粉的方式,通过气流扰动促进花粉飘散,辅助花粉与花丝相遇,提高玉米结实率。同时,在中耕松土的基础上将氮肥5公斤/亩左右施入田间作为追肥,为玉米籽粒的发育提供必要的氮肥,有利于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
五、防风雹。玉米遭遇雹灾易造成叶片损伤,应及时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叶片伤口愈合后,可追施速效氮肥、磷肥,促使其尽快恢复生长。
六、防病虫害。应重点关注玉米南方锈病、穗腐病、各类叶部病害及棉铃虫、甜菜夜蛾及穗期蛀食性害虫等病虫害。杀菌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氯氟醚菌唑、嘧菌酯、醚菌酯、氟环唑、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及复配制剂。杀虫剂可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择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胺鲜酯等,以及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