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在产茧大县四川省乐至县,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鲜事:刚刚卖完蚕茧的蚕农,又排着长队卖起了废弃不用的蚕沙。以前一文不值的蚕沙,如今却突然走俏。据悉,在该县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已形成一个特别的“园中园”:以蚕沙为主线,集合叶绿素提取、饲料、肥料、生物制药等一系列生产企业,预计到2010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蚕沙能卖钱
“没想到蚕沙也能卖钱。”7月25日,在四川省乐至县童家镇的蚕沙收购点前,蚕农童名望显得格外高兴,“春蚕我养了三张,仅蚕沙一项就为我增加130多元的收入,真是想不到。”
“养了几十年的蚕,以前养蚕就只能卖茧子,蚕沙是全部倒掉的。”旁边的老大爷接过了话头,“现在一公斤干蚕沙能卖到0.8元,大家都认为养蚕更赚钱了。”
据了解,乐至县是四川省主要蚕桑基地县,养蚕规模常年位居全省前列,而2005年该县蚕桑业的发种、产茧量已上升到全省第二位,每年的蚕沙总量接近1万吨。仅此一项,就可为农民带来750多万元的“意外之财”,蚕农户均增收160元以上。
提取叶绿素
组织大量收购蚕沙的是一家蚕沙加工龙头企业。7月18日,笔者在该企业的仓库前看到,前来交售蚕沙的车辆排起了长龙。
“蚕沙就是蚕的粪便,因呈颗粒状,外形像沙子而得名。”该企业技术负责人介绍说,“用蚕沙提取叶绿素不仅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而且经济可行。”
据了解,蚕的主要食物是桑叶,所含的叶绿素成分较高,一般在15%以上,由于蚕的消化时间短,大量叶绿素未被吸收,就留存在蚕沙中,所以利用蚕沙提取叶绿素就成了商业生产方式的首选之一。而目前,提取1吨市场售价达到100万元的叶绿素需要蚕沙100吨,生产成本约为10万元,如果再提取附加值更高的胡萝卜素,成本与收益比至少在1∶20以上。
“这是全国第一条全自动化的叶绿素生产线,每年可加工蚕沙2万吨,但只需要5个生产工人。”指着井然运行的生产车间,这家企业老总周定志颇有些自豪,“我们实施的‘连续逆流提取叶绿素’科技创新项目,已取得核心专利技术五项;高科技的应用,让蚕沙一下子从废弃物变成了令人青睐的绿色宝贝。”
延伸产业链
“蚕沙的开发,有力地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蚕业整体发展规模和综合效益。”乐至县委书记赵涌涛说。蚕桑产业是乐至的传统优势产业,已让7万户蚕农和10余家龙头企业参与其中。蚕沙的深加工,又为蚕桑产业的扩张增加了重要一环,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上游农民卖茧、卖蚕沙、卖桑枝增收,中游企业利用蚕茧缫丝、织绸,下游企业加工蚕沙提取叶绿素、利用桑枝压板、采用桑葚酿酒的完整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