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杆菌病是鸡群中一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性疫病,近几年来在我市的珍禽饲养中时有发生,对生产危害较大。我市一个体鹧鸪饲养场,雏鹧鸪从第5~15天龄期间发生白痢杆菌病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汕头市某珍禽养殖专业场,饲养美国鹧鸪,常年在产母鹧鸪达0.2万只以上,年出栏肉鹧鸪达3.0万只以上,生产一直较正常。该场某一批雏鹧鸪在第5~15天龄期间发生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疫病,发病雏禽大约占总雏禽数的45%,病死率约22%,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2临床症状
种鹧鸪生长发育情况表现正常,母禽产蛋量与受精率降低,雏鹧鸪从出壳后几天,开始表现精神委靡,绒毛松乱,翅膀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病初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多数出现软嗉囊;腹泻,排白色浆糊状稀粪,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引起肛门周围炎症而疼痛,发出尖锐的叫声。病程一般为4~7天,出壳第5~15天龄发病死亡率最高,死亡率约30%,3周龄以上发病死亡则很少,耐过禽只生长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
3病理变化
病死禽在近肛门处的肠道发生臌气和肿大,内充满白色浆糊状稀粪,有的盲肠发生臌气肿大,个别见肝脏充血、出血,心肌炎。
4实验室诊断
4.1涂片镜检无菌操作取病死雏鹧鸪的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的直杆状菌,无荚膜,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具活泼的运动性。
4.2细菌的分离培养无菌操作取上述的肝、脾研碎后进行培养。分别接种于亚硒酸盐煌绿增菌培养基和SS琼脂平皿及麦康凯琼脂平皿,37℃培养48h。结果在SS琼脂平皿或麦康凯琼脂平皿上可见无色透明、圆形的光滑菌落。
4.2.1生化反应分离菌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不发酵乳糖、麦芽糖和卫矛醇,产酸,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产生硫化氢,还原硝酸盐,使鸟氨酸迅速脱羧。
4.2.2凝集反应用接种环取两环因子血清于洁净玻璃板上,然后用接种环取少量被检菌苔与血清混匀,轻轻摇动玻板,于1min内呈明显凝集反应,生理盐水对照无凝集反应出现。
4.3血清学试验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方法(NY/T536~2002),检测鹧鸪全血25份,其中发病雏鹧鸪10份、2月龄以上肉鹧鸪5份、在产母鹧鸪5份,结果出现凝集反应20份,阴性5份。鸡白痢多价染色抗原和阴、阳性血清系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
5防治措施
5.1对正在发生白痢杆菌病的雏禽采用抗菌药治疗。雏禽出壳后第1~3天使用0.4%痢特灵拌料(编注:痢特灵已禁用,可选用其他敏感抗生素代替),持续7天,然后改用0.2%氟哌酸饮水,连饮4天。对重症废食者肌注青霉素和链霉素,每次各1万~3万单位,1天2次。同时给雏禽添加多维,做好各项清洁卫生、消毒工作。
5.2对种禽进行药物预防,全群用0.1%氟哌酸饮水,连饮10天。
5.3加强对种蛋及孵化室的消毒。种蛋在收集进蛋库之前及孵化之前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30ml和高锰酸钾15g进行熏蒸消毒30min。
6讨论
鹧鸪是一种饲养价值较高的珍禽,具有生长迅速、饲养周期短、生产性能高、饲料报酬高、繁殖力强等特点,是目前我市特禽养殖项目中仅次于鹌鹑生产的第二大珍禽品种,品种以美国鹧鸪为主,年出栏量达30万只以上。鸡白痢杆菌病是鸡群中一种常见细菌性传染性疫病,近几年来在我市的珍禽饲养中时有发生,对生产危害较大。对发生白痢杆菌病的鹧鸪饲养场,要采取正确措施防治。首先应从检疫入手,将所有种鹧鸪分期分群进行检疫,每年最少2~3次,淘汰阳性种群,逐步净化禽群;其次对正在发生白痢杆菌病的鹧鸪群采用有效的抗菌药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