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传染病:巴氏杆菌病

浏览次数:529
  兔的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獭兔对这种病菌非常敏感,不分品种和年龄,均易被感染。该病传播快,来势猛,一经发生,不及时隔离、治疗、消毒,就会传给整个兔群,造成大量死亡损失。此病多在春、秋两季容易发生和流行。牛、羊、猪、家禽、鸽子、鼠都可被感染,但人不被感染。 该病传染途径有三:一是病菌通过咳嗽喷出,经呼吸道传给健康兔;二是病兔的排泄物及被分泌物污染的饲料与饮水,经消化道传给健康兔;三是皮肤粘膜有破伤时,病菌从伤口处侵入,引起感染发病。 

  (1)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主要决定于侵入的部位,病菌的毒力、数量及獭兔的抵抗力等因素。此病病程分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①急性型(又称出血性败血症) 有时没有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在临床上出现精神不振、拒食、呼吸急促、体温升到41℃以上,鼻腔中流少量浆液性分泌物,有时发生下痢,临死前体温下降,出现发抖、抽搐、瘫痪等现象。病程短,快的12-48小时死亡,慢的3-5天死亡。 病兔剖检后,可见心、肺、肠、肝、脾、肾、膀胱、喉和淋巴结等充血,有出血点。胸腔有粉红色的液体(由腹膜炎引起)。 ②亚急性型(又称地方流行性肺炎) 此类型多由其他型转化而来,病兔呼吸急促、困难,鼻腔中有粘液性或脓性鼻涕,常打喷嚏,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关节肿胀,结膜发炎,有时腹泻。病程1-2周,有时可长达1-2个月,最后消瘦死亡。 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充血、出血,胸腔有积液。 ③慢性型(又称传染性鼻炎) 这种病型在集体兔场中会经常发现,传播快,但一般不会大批死亡。病初,鼻腔内常有水样分泌物,病兔常打喷嚏,用前脚擦鼻,前脚内侧的毛与鼻涕粘在一起。鼻涕逐渐变稠,并在鼻孔周围结成硬痂,堵住鼻孔,有的病兔只能用嘴呼吸。由于病兔经常用足抓嘴、鼻等处,所以容易把病菌带进眼睛内、耳内或皮下,从而引发化脓性结膜炎、角膜炎、中耳炎、皮下脓肿、乳腺炎等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最后常因营养不良而死亡。 

  (2)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注意兔舍环境卫生。在天气变化时,要防止伤风感冒。防止饲料、饮水污染。引入兔种时要严格检疫,并隔离饲养观察一个月,无病后方可移入兔群内。兔群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笼舍要定期进行消毒。 发现病兔,对急性者应捕杀淘汰,种用价值高的可用抗病血清治疗,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2-3毫升,8小时后再注射1次。 慢性型病兔可用青、链霉素,每毫升含2万单位滴鼻,每日3-4次,每次3-5滴,连续5天。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4万单位,每天1次,连续3-5天,也可注射链霉素,每日1次,每次0.5-1万单位,连续3-5天。口服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0.1克,每日2次,连服5天。口服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每次0.125克,每日4次,连服5天为一个疗程,停药2天后,可再服1个疗程。 
 


[ 特种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