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紧急防治措施

浏览次数:424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一种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自1984年在我国江苏无锡地区首次发现以后,迅速蔓延到我国大部分地区。该病传染迅速,可导致90%以上青壮年兔死亡,往往给兔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今年春季,在某兔场暴发了此病,笔者立刻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表现及诊断

    发病初期,饲养员发现兔舍内有3只兔突然死亡,剖检无明显病变。其后,又有10余只成年兔相继死亡,死亡以青壮年兔为主,死前短暂兴奋,发出尖叫,很快死亡。有的家兔鼻腔流出泡沫性血液或便血,有的表现抽搐,死后呈角弓反张。

    剖检:血凝不良。喉头和气管的黏膜高度充血,有散在点状出血。肺脏暗红、肿大、出血。肝脏肿大、坚实、质脆易碎,呈紫红色,有针尖至米粒大小的坏死灶,或融合成片状。脾脏瘀血肿大,暗紫色,实质易刮脱。肾脏肿大,呈紫黑色,皮质区和髓质区界限明显,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胃肠道出血,有的病死兔心包积液,卵巢有点状出血。

    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剖检病变初诊为兔病毒性出血症。为了进一步确诊,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确诊为RHDV感染。

    2 采取紧急防治措施

    2.1 对该兔场严格隔离,停止与外界的一切来往,防止该病向其他地方扩散。

    2.2 用兔瘟灭活疫苗紧急接种,1~3kg兔每只1m1皮下注射;3kg以上,每只1.5ml皮下注射。

    2.3 对饲养家兔的兔舍用1.5%双氧水以每立方米20ml气溶胶喷雾消毒,兔舍外用次氯酸钠消毒,每天至少3次,切断传染途径。

    2.4 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加入0.1%磺胺二甲基嘧啶,防治继发感染。

    2.5 对病死兔进行焚烧,用具及工作服全部用清洗消毒剂消毒,消灭传染源。

    3 结论

    经过一周的紧急防治工作,兔病毒性出血症得到了控制,兔群恢复平静,10天后趋于正常。该病的死亡情况明显表现出以成年兔为主,紧急注射疫苗5天后,死亡数量锐减,7天后得到控制,表现疫苗在5~7天已经产生了坚强的免疫力。发病期间累计死亡数占存栏家兔的10%左右。说明该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同时,笔者认为,除了采取隔离封锁、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外,用双氧水对兔舍进行反复消毒,也是扑灭该病的综合措施之一。


[ 特种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