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曲霉病的发生和防治

浏览次数:490
    家蚕曲霉病在蚕期、簇中、蛹期都可发生,其中以小蚕期发病重、损失大。病蚕表现为食欲减退、发育不齐、肛门部位或其他环节出现不规则的黑色小斑点,继而出现脱肛、粪结;病斑点逐渐扩大成烧伤状斑块;病蚕死后尸体不软化,在多湿的环境中,尸体上长满曲霉菌群,呈黄绿色、褐色或茶褐色。 曲霉病的病原体是真菌中的黄色米曲霉菌,在养蚕环境中普遍存在。其发病环境是高温多湿的蚕室小气候。病原菌腐生性很强,在桑园、病死蚕、竹木蚕具、蚕垫纸料及畜禽饲料中都能很好生存。每年夏秋蚕期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往往暴发本病,给养蚕造成损失。曲霉病的传染途径是通过蚕具、桑叶接触蚕体传播。
  


[ 特种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