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白疙瘩的防治方法

浏览次数:724
    一、发生时间 病害大部分发生在第一茬菇采收后,也有少数发生在二、三茬菇后。

    二、发病症状 病害初发时,平菇培养料表面长出少量白色小点,呈瘤状,很像未分化的平菇子实体原基,逐渐长大连成一片,后期变成褐色。该病传染性强,一旦发生,便不能正常出菇。

    三、防治措施 (一)更换品种,增强抗病能力。实践证明,在同一地区,反复种植同一品种,发病率高,最好每年更换1次新品种,特别要选育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二)正确排放,防止烧菌。近几年,平菇出菇大部分采用的是墙式立体覆土,该法易管理,产量高,补水方便,但缺点是不易散温,容易烧菌,因土壤自身也带有病菌,极易发生该病。最好采取不覆土、单行排放、两头出菇的方法,层与层之间要用小竹竿或高粱秆隔开,袋与袋之间要留一定空隙,以利于降温。单排放只要补水及时、加强管理也能获得高产。如果采取覆土出菇,则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对土壤严格灭菌,用甲醛熏闷土壤;二是要覆湿土,不要覆泥,因泥易板结,透气性差,不能满足平菇生长所需氧气,废气也不易及时排出;三是水槽中补水要适当,补水过多,培养基中含水量过多,造成菌丝缺氧,菌丝细弱,抗病能力差,易发生病害。(三)综合防治,消除菌源。发菌期间,每10天喷一次火碱水,不但能有效灭菌,还能清除菇房的酸性物质,使菌丝生长粗壮,抗病能力强。出菇前对菇房的空间、墙壁喷洒一次1000×10E-6的多菌灵,每采收一茬菇则喷洒一次。出菇期间,一定要保持菇房内清洁,及时清理菇脚,消除隐患。出完菇后的废料要及时清除,远离菇房。菇房及时消毒灭菌,可用火碱、石灰水喷刷、硫磺点燃熏蒸等方法,如有条件也可用火烧法灭菌,为下次栽培创造优良条件。只要措施合理,完全可避免该病发生。


[ 食用菌栽培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