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产量为何越来越低

浏览次数:598
  最近,不少栽培者来电咨询:如今的平菇产量为啥越来越低了?与前几年相比差太多了。为此,笔者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栽培环境污染严重 绝大多数栽培者都是在大棚连年栽培,环境条件恶化、消毒不彻底是造成平菇减产的主要原因。据试验,新场地杂菌基数为每平方米63.95个,细菌95%,每平方米有150个菌落。第一次栽培结束后杂菌基数会比以前高出20倍,这些杂菌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平菇的生长,栽培次数越多平菇产量越低。此外,平菇本身的新陈代谢物质对其生长也有一定的控制。所以,栽培场地最好每隔2~3年更换一次或有计划地错开栽培季节。还可以模仿南方模式,本地发菌,异地出菇。

  原料问题 目前,栽培平菇的主要原料是棉子壳,最新资料显示,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棉油厂设备的不断更新,产品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棉子壳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少,而且棉子壳还分为大壳短绒、中壳中绒、小壳长绒等很多个等级,除专业大户外,绝大多数栽培者并不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认为只要是棉子壳就行。大壳短绒的棉子壳含水量少,营养含量低,第二潮菇就因料内缺水很难发出;而小壳长绒的棉子壳则含水量大,营养丰富,平菇产量较高,两者产量相差20%左右。

  菌种质量问题 在农业生产上,好种出好苗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在平菇生产中,菌种的优劣是直接影响产量与效益的关键。菌种质量很难直观识别,两支或两瓶长满培养基的菌种,从外观看毫无差别,但其技术含量和实验投入是完全不同的。除专业大户外,绝大多数栽培者都是购买三级种,而生产三级种的单位和个人大部分分散在农村,菌种来源、生产状况比较混乱,盲目扩转,掺杂使假的现象很普遍。食用菌菌丝具有无限生长的特性,细胞分裂次数越多,老化程度越高,变异将越多;扩转次数越多,生产量越大,老化程度越高,变异越多。有些人为了利益,从科研单位购回母种,任意扩转,常年使用,这也是导致平菇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 食用菌栽培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