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用菌栽培 » 平菇种植技术 » 冬季平菇出菇期管理要点 正文

冬季平菇出菇期管理要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446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据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月份~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月份~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潮~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出菇、畸形菇以及病虫危害。为此,平菇冬季出菇期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增温、保温工作平菇出菇期对温度适应性较广,在5℃~28℃均能出菇,但最适温度为12℃~18℃,所以只有创造合适的出菇温度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具体做法:①有条件地方可采取棚内煤火升温,但必须通过火墙或烟道将有害气体排出棚外。②对于缺乏燃料的地区,为节省费用,降低成本,以保温或用太阳能升温为主,菇棚的墙体要厚,一般为0.8米~1米,棚膜上加盖草苫,晴天打开,晚上盖严,靠太阳能提高棚温。为避免光线过强,可在棚膜下加遮阳网降低棚内的光照强度。

    2.适时适量通风平菇属好氧菌,在出菇期如果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会产生畸形菇,并且抑制菇蕾的分化。所以要定时通风换气。但由于冬季外界气温较低,通风会使棚温迅速降低,因此掌握通风时机与通风量相当重要。具体做法:①菇多多通风,菇少少通风。当分化的菇蕾多时,随着籽实体的发育,呼吸代谢逐渐加强。二氧化碳浓度积累过高,极易产生畸形菇。因此要加大通风量,即每天通风3次,早晚通风半小时,中午通风1.5小时~2小时。当发生的菇蕾少时,可适当减少通风量,早晚通风半小时,中午通风1小时,既能保证棚内空气新鲜,又能避免因通风造成的棚温过低。②冬季大风天气通风时,要注意打开背风一侧的通风孔进行通风,以防止棚温迅速下降,同时也利于保持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

    3.补充水分是关键平菇出过2潮菇后,当培养料内含水量低于40%时,很难分化原基,即使分化出了原基也很难长大,此时应适时补水。补水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注射补水和砌出菇墙。如采用后者补水的方法,宜在春节前进行,春节过后再砌菇墙,由,于气温回升快,易产生墙内培养料积温过高,发生烧菌现象。补水时如配以0.2%白糖、0.1%尿素、1%石灰,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以调节培养料内pH值,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4.出菇与养菌相结合采菇间歇期是菌丝体吸收与积累营养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通过调节棚内温、湿、气,尽可能创造条件,促进菌丝体从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积累营养,为下一潮菇的大量发生创造条件;做到出菇与养菌结合,使产菇潮次明晰,其产量与质量都会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每当一潮菇采摘过后,及时清理料面的死菇及菇根,并停止喷水3天,白天将草苫全部打开,提高棚温,晚上盖严。3天后对培养料面喷2%石灰水,既可调节培养料的pH值,又可以起到消毒抗杂菌的作用。养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喷水以向空中喷为主,培养料面潮湿即可,不可过多向培养料面喷水,以免影响培养料内外的通气性。

    5.病虫害以预防为主冬季生产平菇由于一般在温室内进行,为保温的需要,通风次数少,会造成棚内小气候恶化,极易滋生杂菌及发生病虫害。作为绿色食品的食用菌,其籽实体生长很快,如一旦发生病虫害,采用药物防治很难实现无公害的要求。因此,要尽量减少在籽实体分化、发育期的用药。避免病虫害的发生要采取“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具体做法:①采摘后的死菇、菇根及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及时清理出棚,同时搞好环境卫生。在第2潮菇的养菌期喷洒杀菌剂1次,以预防杂菌的滋生。②采菇间歇期,用0.2%辛硫磷对棚内死角进行喷洒,杀死虫卵,以防止春天气温回升后虫害的发生。
 
 
[ 食用菌栽培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