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粘菌性病害

浏览次数:547
    症状 为害平菇的粘菌菌落为白色,营养体生长阶段多呈羽毛状向外扩展,一般与平菇菌丝不易区分。在平菇生长的中后期粘菌发展迅速,遇有菇床湿度大,粘菌从培养料底层向表层扩展蔓延,开始在菇畦表面出现鲜艳的桔黄色粘胶质状的长丝,随后迅速产生粉粒状粘胶质团,即进入繁殖阶段的粘菌孢子。粘胶质团迅速从平菇的菇柄向菇盖蔓延,逐渐把子实体全部包裹起来致子实体腐烂倒伏。平菇粘菌性病害,为害菇床、毁坏培养料,造成床面不能出菇或出菇后被其侵染,培养料和子实体腐烂变质,特别室外露地阳畦栽培平菇时发病较普遍,且为害严重。

    病原 Physaraceae sp.称绒泡粘菌,是一种低等菌。其特点是营养体无细胞壁,呈变形体结构或称原生质团。当其进入繁殖阶段形成子实体时,则形状固定且形成细胞壁,并产生大量的圆形或椭圆形孢子,不同种类的粘菌,其菌体


[ 食用菌栽培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