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吻鲟鱼受精卵孵化苗种驯养技术

浏览次数:638
  为了开发匙吻鲟增养殖技术,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大水面的综合养鱼效益,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利用2年时间实施《匙吻鲟孵化驯养与大水面增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平均亩产达到5886.7kg,鱼体平均规格达到473g/尾,投入产出比为1∶2.1。现将匙吻鲟受精卵孵化和苗种驯养技术总结如下: 

  一、场地条件和主要技术措施 

  1.场地的选择 受精卵孵化和苗种驯养场地选择在杭州萧山海润养殖有限公司,主要利用原有的四大家鱼鱼苗孵化缸和孵化环道等设施。 

  2.放养密度 每个孵化缸放入受精卵5000粒,仔鱼放养密度为500尾/立方米~600尾/立方米。鱼苗体长生长达到5cm~7cm时,将孵化环道中的鱼苗及时分稀培育。 

  3.水量控制 鱼苗刚放入孵化环道时,水量不宜过大,孵化环道内的水深保持在40cm~50cm,以利于鱼苗摄食饵料生物。每小时水体交换量为1立方米左右,并在每个水池中安放3个增氧气石充气。随着鱼体的生长,水位逐渐增加,10天后水深保持在80cm以上。 

  4.水温调控 匙吻鲟虽然是广温性鱼类,但在幼鱼时期对水温非常敏感。水温低于13℃时会逐渐死亡,水温高于26℃则对鱼苗生长不利。鱼苗培育阶段,最适宜水温要求掌握在20℃~24℃。 

  5.合理投喂 在匙吻鲟鱼苗培育期间,饲料投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应选择适口的饵料生物,开始每1000尾鱼苗每次投喂红虫或其它小型浮游动物3g~5g,且让鱼苗一开口就都摄食到,每天需要投喂9次~10次,即每隔2小时投喂1次。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增加投喂量。投喂鲜活的饵料时,第一天可以多投喂一些,以后在每次投喂前观察池中残饵情况后再决定下一次的投喂量。 

  6.及时清污 清污是鱼苗培育期间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水池底部往往沉积着残饵、粪便等污物,特别是投喂鲜活饵料以后又补充投喂配合饲料的水池底部的沉积物会更多,不及时清污会直接影响孵化和驯养的水质。 

  7.鱼病防治 匙吻鲟在鱼苗阶段很少发病,偶尔有车轮虫等寄生。鱼体和鳃上的车轮虫寄生过多,会直接影响鱼体生长,严重者会造成苗种大量死亡。防治方法是用15ppm~25ppm福尔马林杀灭,切忌使用硫酸铜来杀灭车轮虫。 

  8.捕捞和收获 鱼苗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养,有的生长快而有的生长缓慢。体长达到10cm以土的苗种,可以转入成鱼池养殖;体长在10cm以下的鱼种,应将规格差别较大的分成2~3个等级,分别放养至各个微流水的环道中继续培育,直到大部分鱼种的体长达到10cm时进行再一次分筛和转池培养。 

  二、孵化和驯养结果 

  从美国购进匙吻鲟受精卵5万粒,孵化出仔鱼41335尾,孵化率达到82.7%;驯养仔鱼27237尾,培育成苗种23559尾,驯养阶段成活率达到86.5%,苗种出池规格平均达到体长10cm。 

  三、分析与讨论 

  1.苗种驯化培育是匙吻鲟养殖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阶段。刚开口摄食的匙吻鲟鱼苗主要摄食小型浮游动物,鱼苗在开口的第一天就必须有足够的、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否则会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并且初期应保持仔鱼培育池中有高密度的饵料生物。当转食投喂人工微颗粒饲料时,可采用“先浮后沉”的仿生办法来驯食;在缺乏食物、放养密度过大、光线过强等情况下,匙吻鲟常会互相咬尾而造成鱼苗鳍条伤残,感染发病,以致苗种大量死亡,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饲料供应,并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及提供较弱的光照环境,可避免匙吻鲟幼鱼互相咬尾和提高成活率。 

  2.适时分养是提高匙吻鲟苗种驯养成活率的重要技术措施。匙吻鲟生长速度十分迅速,一般经过10天~20天饲养,规格会出现很大差异,若不及时分养则会影响养殖成活率。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匙吻鲟生长情况和规格大小及时采取分养措施,按不同规格进行分池养殖,以促进匙吻鲟均衡、快速生长。 

  3.人工繁育匙吻鲟苗种是匙吻鲟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养殖的匙吻鲟苗种,主要靠从美国引进受精卵后再孵化培育而成,因此苗种供应不足,且成本很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匙吻鲟养殖业的发展。从长远考虑,要大力推广和发展匙吻鲟养殖,必须自己解决苗种,这也是各级水产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今后攻关的重点和方向。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