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懒蟹,是指长期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泥沙、石缝中,终日不出来活动、觅食,很难蜕壳长大的河蟹。懒蟹是河蟹养殖中的废品,没有任何经济价值。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懒蟹越多,产量就越低,养殖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多年的养殖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按照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做到“人勤防蟹懒”,养殖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1.把好暂养关 由于缺少养殖经验或图省事,有些人干脆将大眼幼体直接放到成蟹养殖池中进行养殖,大眼幼体在变为Ⅰ、Ⅱ、Ⅲ期仔蟹的过程中,由于游泳能力和捕食能力都很弱,大多数大眼幼体只好长时间聚集在岸边,遇有风浪更是如此。河蟹个体的生长过程是通过周期性蜕壳来完成的,河蟹自身体内不具备合成蜕壳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蜕壳素摄取不足就不能实现正常的蜕皮生长。直接入池的蟹苗因管理不善等客观原因,一些吃不到适口饵料的蟹苗,只好在岸边掘洞并在附近泥土中摄取腐殖质来维持生命,但是却无法完成蜕皮生长的生理活动,时间一长,就改变了河蟹固有的正常习性,成为懒蟹。蟹苗在放入养殖池之前一定要进行暂养,暂养方法有很多,以网箱暂养为好,也可选用土池、水泥池等水体。若没有好的暂养池,可在养殖池的一角用细网片拦截一片小水体进行暂养。暂养期间要保持水质新鲜、溶氧丰富,还要在该水体中人工布置一些附着物。投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投饵要均匀,让所有的仔蟹都吃到充足的饵料。将大眼幼体暂养到Ⅲ期仔蟹时再放入成蟹池中进行养殖。
2.池塘条件要好 如果蟹池底质不平整,尤其是水面附近岸边底质泥土或沙石的缝隙较大,河蟹容易利用缝隙匿藏和掘洞。北方地区春季刮风较多,刮风所形成的波浪和蒸发、渗漏等原因,会在岸边蚀成一个长为10~20厘米、坡比几乎是零的断面,在此断面穴居的河蟹容易变成懒蟹。因此,池塘水面的坡比以1∶2.5~1∶3以上为好,底质要平坦,无缝隙,池塘的保水性能要好。
3.投饵要均匀、充足 做好幼蟹入池后的前期投饵工作很重要,投饵要遵循四定原则,特别是在这两个摄食高峰阶段:一是在入池开食不久的4~5月;二是在养殖后期蜕壳前,河蟹的摄食量较大,要投足饵料。
4.移植水草和附着物 对于无水草或水草较少的池塘,可采取人工移植的方法栽植一些水草或挺水植物,水草面积占池水面积的1/3左右。也可以人工布置一些网片或枯树枝作为附着物,这样既可为河蟹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又能为河蟹蜕壳提供隐蔽场所,而且具有提供饵料、净化水质、遮阴降温等多种作用。
5.保持水位稳定 河蟹常选择在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的池坡上掘洞,蟹苗经暂养放入成蟹池后要一次性将水位加到所要求的位置,以后要保持该水位相对稳定。如果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换水或加水,一定要加到原来的水位上,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6.保持良好的水质 河蟹喜欢栖居在水质清净、溶氧丰富、水草茂盛的水体中,所以,蟹池用水除不用被污染的水源并及时换掉恶化的池水外,还要定期加注新水,直到成蟹出塘为止,要始终保持池塘水质鲜、活、嫩、爽,并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必要时还应配备增氧机。
7.发现产生懒蟹后,要采取补救措施 精心饲养,投喂添加蜕壳素的饵料。有必要时,可以将懒蟹集中强化喂养,并将其放入有攀附物的水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