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蟹技术

浏览次数:425
    河蟹是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一个珍品,养殖河蟹能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不毁田、无污染、千家万户都能养等优势。稻田养蟹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稻田的特点,节水节地进行水产养殖,不仅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还稳定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养殖河蟹收入。为了推广稻田养蟹,2005年在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石屯两乡镇分别选择1000亩稻田进行河蟹放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试验目的

    以县畜牧水产局的东和蟹业有限公司基地为主,开展稻田养蟹,成功地利用稻蟹共生互利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在"稻蟹共生体系"中有效地减轻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并通过河蟹的活动,觅食杂草,松动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从而达到改善天然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田问污染和产品污染的良性生态农业。

    二、稻田选择

    各选择石屯镇、星溪乡适合养蟹的稻田1000亩,要求为排灌方便、水源丰富、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平坦连片、稻产稳定、无污染、水质清、耐肥力强的优质稻田。

    三、主要技术措施

    1.养蟹稻田建造在稻田四周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做田埂,保证环形沟水深到1.2m,田面平均水深0.2m,大块田地中间还应挖"十"或"井"字形水沟。进、排水口可用水泥管或塑料管,管口用尼龙筛绢包扎,防止有害杂质进入池中及河蟹逃跑。田埂四周用水泥瓦、石棉瓦或塑料薄膜做成50cm高的防逃墙。养蟹稻田建好后进行消毒,2月底前用生石灰100kg/亩化浆全池均匀泼洒,经10天毒性消失后在池中深水沟种植适量的轮叶黑藻、苦草,以保证池中水沟水草覆盖率达30%左右,满足河蟹生长发育的环境需求,然后即可投苗入田。

    2.苗种投放 稻田养蟹以选择3月~4月投苗为宜,此时稻田已耕种,有利于河蟹适应环境,可避免耕地时损害苗种,提高蟹种的成活率。最适的苗种规格为80只/kg~120只/kg,放养密度为500只/亩~600只/亩,每块田放养规格尽量一致的苗种,以利于河蟹群体蜕壳同步,便于管理和投喂。放养的方法是:本地饲养的蟹苗运到后,稍做停留即可投放稻田;外地购进的苗种运到后,先适应3分钟~6分钟,然后放到池中浸泡1分钟~2分钟,再取出放置3分钟~5分钟,反复2次~3次,方可把蟹苗分散投入稻田,使蟹苗适应水环境。

    3.稻田管理 养蟹稻田的稻种应选择耐肥力强、不易倒伏、产量高、病害少的单季稻种。追肥要做到"少量多次",禁止施用氨水和碳氨。水稻发生病害时,药物要喷施在叶面上,用药后要及时换水。施肥与施药都要避开河蟹蜕壳的高峰期。

    4.饲养管理 主要是饲料的投喂。河蟹是杂食性动物,饲料品种有小杂鱼、小麦、大米、玉米、西瓜皮、水花生、浮萍、豆饼、麸皮、动物下脚料等。1年中河蟹根据自己生长发育规律和不同季节摄食不同的饲料,因此,合理投喂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做到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摄食活动)。同时,投喂量还应根据田中蟹苗的放养量、增长速度和摄食情况而定,以及通过每天的巡塘检查及时调整投喂饲料的数量和品种,做到"两头精、中间青"。蟹苗入田后即可投喂饲料,投喂也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一般投喂在傍晚进行,蜕壳期间早晨8时~9时可适当增加投喂1次(投喂量为当天总投喂量的20%)。饲料投放在环形沟草丛中,做到多点固定均匀投喂。

    5.水质管理 蟹田水位的深浅是人工养蟹不可忽略的一环,它关系到水质的好坏。为了保持田水常年清、爽、适的状态,防止水质过肥、过浓,被污染的水不能进池。消毒、施肥、施药后的水必须及时换水,田中的水体应呈微流状态,保持田中的水体清净和具有一定的水位,并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水位,保证河蟹适宜稳定的生活环境。苗种投放时,环形沟内水位保持在0.6m左右;随着温度增高,河蟹食欲增加而生长加快,这时蟹田水位应相对提高一点,保持在0.2m左右,同时不断加注新鲜水体,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夏季经常投放新鲜水草,保持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

    6.日常管理 主要是经常进行巡塘检查,特别是蟹苗投入时、夏季天气多变阶段和秋季收获前。每天巡塘要做到五看:一看河蟹活动状态,了解河蟹每天摄食、蜕壳情况、活动规律,并根据河蟹的摄食和蜕壳情况制定当天的饲料投喂量;二看水质变化,发现水源被污染则不能进水,若出现受惊后的河蟹不下水或下水后立即爬回岸及傍晚、清晨河蟹大量聚集在田埂旁等异常情况,说明水质较差,必须立即加注新水,同时用生石灰7.5kg/亩化浆全池均匀泼洒;三看是否有敌害生物,发现池中有水蛇、水老鼠、鸟类、蛙等,应立即采取措施,利用诱、吓、电、毒、捕等方法驱赶或捕杀,同时做好防逃措施,铲除田边及埂外的花草,不让敌害生物有隐藏之地,防止敌害入田;四看软壳蟹是否被同类残食和有无死蟹,发现软壳蟹自相残食现象则可用生石灰7.5kg/亩化浆全池泼洒,同时加喂适口性饲料,在田中种植水草,营造河蟹蜕壳环境,增加河蟹相互残食的难度等,发现死蟹则应捞出查看,并根据病情适时用药;五看防逃设施,出现防逃设施破损应及时修补,特别是气候闷热、水质变坏、暴冷暴热、雷雨大风天气更要加强巡塘检查,注意进、排水口、田埂有无漏水、鼠洞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天要有专人负责巡塘,做到早、中、晚各巡塘1次。

    7.病害防治 河蟹一般不易生病,但在水质恶化、过肥、饲养管理不当等情况下也容易发生疾病。为了提高河蟹的活力,增强体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可口,精、粗饲料合理搭配,营养全面,发现污染物及残饵应立即捞除,不让受污染的水进田,同时保持田水呈微流状态,并定期改善水质,每隔10天用生石灰7.5kg/亩化浆全池均匀泼洒,保证田水清鲜。此外,要注意用药量,消毒、追肥、喷药过后要注意立即排换田水。稻田追肥宜采用少量多次的投放方式,以防用药不当而引起河蟹疾病的发生。人工养蟹的病虫害主要有寄生虫病、蜕壳不遂症、细菌性疾病等。当发生河蟹蜕壳不遂症时,可注意增加田水含钙量,用生石灰10kg/亩化浆全池均匀泼洒,同时注意提高饲料的质量和适口性,为河蟹蜕壳营造适宜的外部环境。发生寄生虫病,用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比例5∶2)合剂全池泼洒。细菌性疾病,可用0.5pm土霉素全池消毒,同时也可在饲料中适当掺拌大蒜投喂,以提高河蟹的抵抗力。

    四、试验结果

    星溪乡1000亩稻田,收获河蟹10000kg,计60万元,产稻谷41万公斤,计65.6万元,合计总产值125.6万元;石屯镇1000亩稻田,收获河蟹9000kg,计54万元,产稻谷42万公斤,计67.2万元,合计总产值121.2万元。

    五、结果与讨论

    1.稻田养蟹一般选择种单季稻的稻田为主,以减少割稻对河蟹造成影响,同时对稻田追肥要做到"少量多次",尽量使用对河蟹生长无害的肥料和农药。

    2.目前,河蟹虽然为高档水产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蟹价的下降,河蟹将进入千家万户,这就使河蟹养殖有了稳定的市场,农民稻田养殖河蟹还是有利可图的。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