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工孵化卤虫工厂化培育黄颡鱼乌仔技术

浏览次数:559
    1.大垄双行种植方式 该方式以6寸、12寸、6寸的排列顺序插秧,其优势:一是每亩总穴数(1.6万穴)比单作稻总穴数略有减少,但靠通风、透光等条件增产;二是每天提供7小时以上的光照,提高水温,浮游生物繁殖生长迅速,为黄颡鱼提供天然饵料生物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拓宽黄颡鱼活动空间,能够大面积灭虫,鱼粪为肥,稻谷增产。

    2.水稻管理 水稻栽培管理严格按照"NY/T5117-2002无公害食品"以及水稻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一是适时合理施肥,5月18日正式插秧,插秧前1天施底肥为尿素2.5kg/亩、二氨5.0kg/亩,插秧3天后施返青肥为尿素3.0kg/亩,以后每隔7天施用尿素1次,第一次用量为4.0kg/亩,第二次用量为6.0kg/亩,第三次用量为8.0kg/亩。二是合理运用生物技术,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也使用光合细菌。水稻浸种时用水的容积20%的光合细菌溶液浸泡7天;水稻育苗时用50g/平方米光合细菌喷洒苗床(育苗床);稻苗生长到二叶一芯时用5g/平方米光合细菌喷洒;插秧前2天用10g/平方米光合细菌喷洒苗床1次;分蘖期、拔节期(7月上旬)、孕穗期(8月中旬)均用1000g/亩光合细菌喷洒。

    七、收获

    10月初开始收获,总面积65公顷,共收获水稻526500kg,价值94.77万元,成本费用42.9万元,利润51.87万元;黄颡鱼总产量21450kg,产值为85.8万元,成本费用30.5万元,利润55.3万元。稻鱼综合效益为1102元/亩,比单作稻利润增加524元/亩。

    黄颡鱼养成规格平均为110g/尾,其中:50g/尾~74g/尾占5%,75g/尾~99g/尾占25%,100g/尾~149g/尾占55%,150g/尾以上占15%o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模式种植的水稻穗大粒多,比单作稻高,种植的水稻加工的大米完全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

    八、存在的问题

    1.黄颡鱼苗种的规格过小,只有6g/尾,直接影响养殖产量。

    2.个别养殖田块存在饲料投喂不足的现象,养殖规格只有50g/尾~60g/尾。

    3.进水防护网设置不合理,由于网目过大,野杂鱼进入田中与黄颡鱼争食,导致黄颡鱼因摄食不足而生长缓慢。

    九、小结

    1.稻田工程是基础,水体越大,负载生物能力越大,水环境越好,产量越稳定。

    2.根据生态学和生物学原理,建立和推广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模式,形成食物链结构,稻护鱼、鱼吃虫、鱼粪增肥而增加地力的良好生态系统。

    3.养殖中使用光合细菌既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污染,又可以预防疾病,生产出无公害的水稻和黄颡鱼,达到稻鱼双赢的目标。

    从水花到乌仔阶段是黄颡鱼苗种培育的关键时期,开口饵料的选择一直是困扰黄颡鱼苗种养殖的技术难点。为了探索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黄颡鱼乌仔技术,近年来我们利用人工孵化卤虫进行黄颡鱼乌仔培育试验,2年共培育黄颡鱼乌仔264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1.6%。

    一、培育池的准备

    室内水泥培育池共17口,长方形,2m×6m,深1.2m,可注水1.0m深。淋浴式注水管在一端,另一端出水口用60目筛绢做成框架式拦鱼栅封闭。放苗前3天,注满水并用1ppm浓度强氯精进行水体消毒。

    二、黄颡鱼水花的放养

    黄颡鱼水花由当地苗种繁殖场繁育,第一年共投放12批次192.5尾万水花,第二年共投放15批次236万尾水花,水花放养密度3500尾/平方米~7000尾/平方米。

    三、卤虫的培育

    卤虫卵罐装,规格为425g/罐。黄颡鱼水花下塘前24小时开始孵化卤虫,用100kg容量的塑料桶盛满水,放入2kg~3kg食盐,每桶放入212g(半罐)卤虫卵,将培育桶放在恒温流水池中,水温保持在(26±1)℃,并用气泵充氧,每个桶中至少放入2个气石。根据培育黄颡鱼的数量多少,分几个批次培育卤虫,以保证饵料生物的供应。

    四、卤虫的投喂

    卤虫的孵化一般经过24个小时。30个小时,刚孵化出的卤虫体色较淡,盛入烧杯阳光下肉眼可观察到卤虫。黄颡鱼水花下塘后即可开始投喂,一般每天投喂3次,每1万尾黄颡鱼水花刚开始时日投喂量为15g~20g由卤虫卵孵化的卤虫。投喂卤虫30分钟后,观察黄颡鱼鱼苗的摄食情况,吃饱的鱼苗腹部圆鼓呈橙红色,随着鱼苗的生长而食量不断增加,要求勤观察黄颡鱼的饱食程度,及时增减投喂量,大部分鱼苗摄食后沉入水底或贴在池壁上证明鱼苗已吃饱,如果投喂30分钟后还有多数鱼苗在水面上游动且腹部空瘪,说明投喂量不足则应增加投喂量。水花培育5天后,可以适当投喂从池塘中捞取的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以补充卤虫的不足。

    五、养殖管理

    1.控制好池水的流量,尤其是在投喂卤虫时应减小流水量,防止卤虫随水流而流出鱼池,一般投喂30分钟后再恢复正常的注水量。

    2.及时清除池水中的卤虫卵壳,防止其被黄颡鱼鱼苗误食。

    3.每隔2小时~3小时轻刷拦鱼的网栅1次,以保持透水性。

    4.要求水温保持在25℃左右,每日早晚测量溶解氧和水温,做好养殖记录。

    5.关于病害防治,可每隔3天全池泼洒35PPm甲醛1次,每隔 2天全池泼洒灭菌药物1次。

    六、拉网锻炼及销售

    当黄颡鱼体长至2.0cm~2.5cm时,即可以出池销售,并在销售前1天拉网锻炼1~2次,同时减少50%饵料生物的投喂量。

    七、试验结果

    第一年生产12批乌仔,投放水花192万尾,产出乌仔103万尾,培育成活率53%;消耗39.1kg卤虫卵,平均生产万尾乌仔消耗卤虫卵380g,饵料生物成本为58元/万尾。第二年培育15批乌仔,投放水花236.6万尾,产出乌仔161万尾,培育成活率68%;共投喂卤虫卵65.87kg,生产万尾乌仔消耗卤虫卵409g,饵料生物成本为63元/万尾。

    八、分析与讨论

    1.北方地区利用人工孵化卤虫工厂化培育黄颡鱼乌仔,可以提高黄颡鱼水花到乌仔的培育成活率,不受天气、气温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全天候生产,且利于集中销售,方便用户。

    2.黄颡鱼水花的放养密度以 3500尾/平方米~5000尾/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过低浪费水体,过高则容易造成鱼苗缺氧浮头,且乌仔生长的规格差异较大,培育成活率降低。试验中的培育成活率只有61%,造成培育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黄颡鱼水花的质量不高,畸形苗占的比重较大(10%~15%),畸形苗下池后由于器官发育不全难以摄食而死亡。

    3.培育出的卤虫一般应在24小时~36小时内全部投喂结束,不宜过早或过迟,此时间段内能保证卤虫的最大孵化率和成活率,也比较适合黄颡鱼的口径。投喂时连同培育的盐水一同泼入池中,能够起到改善水质、防病灭害的作用。

    4.黄颡鱼乌仔培育过程中没有危害程度较大的病害发生。由于投喂从池塘捞取的浮游动物而引发斜管虫病,可以经过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及时扑灭;或在投喂捞取的浮游动物时先用高锰酸钾、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消毒10分钟,然后再投喂,基本可杜绝斜管虫病的发生。

    5.利用人工孵化卤虫培育黄颡鱼乌仔,其饲料成本并不高,每万尾只有60元左右,占培育乌仔总成本10%以下,大部分成本是由繁育黄颡鱼水花、水电费、人工费等费用决定,而黄颡鱼乌仔的销售价一般在1500/万尾~1700元/万尾,可以确认利用卤虫培育黄颡鱼乌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效益上也是非常可观的。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