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专养乌鳢的高产技术

浏览次数:351
  乌鳢,俗名黑鱼,分类上隶属鳢形目、鳢科、鳢属。乌鳢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肉味鲜美、营养全面,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之功效。近年来,已成为人工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 

  1池塘要求 

  1.1条件池塘以667-1334m2(1亩-2亩)为宜,水深150cm左右,塘埂高出水面40cm-50cm,池塘四周用竹篱笆、尼龙网等材料围高50cm以上,以防鱼跳出池外。 

  1.2水质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为7-8,透明度30cm以上。 

  2放养 

  2.1前期准备放养前7天至10天,按每亩用75kg-100kg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清塘4天后注水。同时在塘四周种植一些水草或水浮莲等,水草面积不能超过池塘面积的1/2。池内搭建一个用芦苇、竹帘等材料制成的食台,大小3m2-4m2,固定于离岸边2m左右、水面下50cm-60cm之处。 

  2.2鱼种选择选择规格一致、体表光洁、肌肉丰满、无伤无病、游动活泼、争食凶猛的鱼种。 

  2.3放养时间与规格池塘专养乌鳢的鱼种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每尾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宜在初冬放养入池;一种是每千克60-200尾的小规格鱼种,是由当年早春繁殖苗经2个月左右的培育而成,宜在6月至7月放养入池。 

  2.4放养密度:每667m2(1亩)放养鱼种4000尾至5000尾。 

  3饲料投喂 

  3.1饲料选择:选用未变质的冰、鲜小杂鱼。 

  3.2投饲时间: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8时至9时,下午4时至5时。 

  3.3投饲方法:把饲料切成块,待温度与池水水温大致相近时,投喂于食台。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10%,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鱼种不上食台吃食为度。 

  4日常管理 

  4.1巡塘:每天早晚巡塘至少各一次,主要内容是“看天、看水、看鱼”,根据天气、水质、鱼类活动情况制定并实施各项饲养管理工作。 

  4.2换水:乌鳢专养池池水很容易发黑、发臭,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经常换水。早期,隔10-15天换新水一次,每次换去全池水量的1/3即可,在7月至9月的高温季节,一般是3天一小换,换水1/3,7-10天一大换,换水2/3,以改善水质。 

  4.3泼洒生石灰:视池水水质情况,不定期泼洒生石灰水,用量为每667m2(1亩)、100cm水深用生石灰10kg-15kg,兑水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 

  4.4做好池水清洁工作:每天清洗食台,及时捞除水中的剩饵残渣、死鱼等;刈割生长过盛的水草,防止污染水质。 

  4.5防止逃鱼:乌鳢具有较强的溯水能力和过道习性,所以做好防逃管理也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应堵塞塘埂漏洞,杜绝塘埂渗水漏水,要加固加高塘埂,维修竹篱笆、尼龙网等围拦设施,以防止乌鳢逃逸。 

  5鱼病防治 

  5.1预防: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新鲜充足,定期用药对水体、食台、渔具等进行消毒。对捞起的病鱼、死鱼应及时深埋处理。 

  5.2常见病治疗在高密度池塘专养环境下,乌鳢主要的疾病有:暴发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性烂鳃病。 

   5.2.1暴发性出血病:此病常发于7-8月高温季节,发病急、死亡多,常呈暴死现象。病鱼鳞片松散,胸鳍基部、腹部充血发炎,体壁两侧有垂直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有些病鱼体有眼眶、肌肉充血现象。主要原因是投喂霉烂变质的饲料,食台残饵不清除,导致水质恶化,使水体大量滋生黄氏枸橼酸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侵入鱼体而发病。治疗采用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内服按由1000kg饲料用鱼血安4千克制成药饵投喂,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外用百毒消、强效杀灭海因等药物对水体、食台、渔具等进行消毒。 

  5.2.2烂鳃病:有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性烂鳃病。两者症状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离群在水面慢游,不怕惊吓,鳃片呈灰白色,有些局部坏死;寄生性烂鳃病的病鱼行动呈焦躁不安状,有窜游现象,鳃片充血红肿,且有腐蚀现象。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方法与暴发性出血病相同。对寄生性烂鳃病的治疗,先用晶体敌百虫等药物全池泼洒杀灭寄生虫, 

  隔二天再用百毒消等杀菌消毒类药物全池泼洒,以防寄生虫叮咬的伤口继发性感染。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