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液和沼渣在稻田生态养鱼中的应用

浏览次数:426
    稻田养鱼不但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无影响,而且还可以增加额外收入,是贵州省农民常用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稻田养鱼常规的自然放养量低,使其养殖优势未能充分体现出来,随着当地农村沼气建设和"三沼"综合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利用沼液和沼渣进行稻田养鱼逐渐推广开来,对促进稻田养殖业发展、提高稻田养鱼产量、培养无公害生态渔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笔者通过在稻田施用沼液和沼渣的实践,结合采取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养鱼,与自然放养比较后产量可增加50%以上,且养鱼方法简单易行,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养鱼技术。

    一、利用沼液和沼渣进行稻田养鱼增产的原因

    利用沼液和沼渣进行稻田生态养鱼,就是通过在稻田内开挖养鱼沟,定时、定量施用沼液和沼渣开展稻田鱼类饲养的一种方法。其能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沼液和沼渣施入稻田后,增加了稻田内水体中水生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也给养殖鱼类提供了更多的基础饵料生物,从而达到增加鱼产量的目的,即俗话所说的"肥水养大鱼";其次,是在稻田内开挖了养鱼沟,增加了鱼类放养数量,拓宽了鱼类活动觅食的范围,也充分利用了稻田有效面积,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

    二、利用沼液和沼渣进行稻田养鱼的技术

    1.养鱼稻田的选择 原则上,只要能从事常规鱼类自然放养的所有稻田均可被选用,但以选择水源条件好、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水质好、排灌方便、不渗漏、不受洪涝灾害破坏、面积在0.5亩以上的田块为好。

    2.稻田中养鱼沟的开挖 在稻田内开挖养鱼沟,便于养鱼过程中施用沼液和沼渣及养殖鱼类在稻田中觅食,同时增加稻田养鱼的有效面积。养鱼沟根据田块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设计,如稻田形状比较规则,则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时可开挖"井"字沟,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时可开挖"十"字沟。养鱼沟的宽度要适中,不能过多占用稻田面积,以免影响水稻的单位产量,一般以宽度为0.5m、深度为0.3m为宜。在秧苗移栽时先预留养鱼沟空间,待栽秧后5天~7天,当田泥比较紧实时再进行养鱼沟的开挖。

    3.鱼类放养的品种和数量 可单养,也可混养。单养时可选择各地普遍比较喜爱的鲤鱼品种,混养时除鲤鱼外还可放养少量草鱼和鲢鱼。放养量根据鱼种的大小加以确定,如单养,单尾鱼种重20g~40g时放养密度700尾/亩~900尾/亩,单尾鱼种重40g~70g时放养密度450尾/亩~650尾/亩,单尾鱼种重70g~150g时放养密度350尾/亩~500尾/亩;如混养,可适当减少鲤鱼的放养数量。

    4.沼液和沼渣的施用量及施用方法 备有沼气池且有充足沼液和沼渣原料的农户,可在大田最后一次犁田时用沼渣作为基肥施用1次,施用量1000kg/亩~2000kg/亩,以增加水、土中有机质含量;在大田期每隔4天~6天施用1次,开始时施用量可少些,沼液为80kg,沼渣为40kg,以后随鱼种不断生长而施用量略有增加。施用的沼渣主要是由沼气池抽渣管中抽出的渣、液混合物,而存放在沼气池贮渣间里或池外比较干燥的沼渣因不便进行撒泼而不宜用于大田期施用。施用时,以开挖的养鱼沟为路径进行撒施,也可站在田埂边撒泼,每次施用要不断变换位置,可以起到引导鱼类觅食的作用,同时也能避免因施用过于集中而造成局部秧苗贪青;也可在大田灌水时把沼液直接倒在进水口,使沼液随水流向稻田各处,但沼渣不能采用这种方法。注意在放干田水收鱼前约10天停止施用。

    5.养鱼稻田的管理一是防止逃鱼,稻田进、排水口要有拦鱼设备,在雨季要搞好排水,防止漫田;二是始终保持稻田水体有一定深度,即便是在水稻分蘖期,田水也不能放得过浅,在水稻拔节后稻田水深可增加到15cm以上;三是严防电鱼、毒鱼事件的发生。

    三、利用沼液和沼渣进行稻田养鱼的注意事项

    1.因沼液和沼渣中含有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故在对水稻施肥时要根据养鱼稻田的土壤肥力情况相应减少农家肥和化肥的施用量,一般也不再施用水稻穗肥,以确保水稻生长不至于因营养物质过剩而贪青减产,可保证稻、鱼产量两丰收。

    2.要选择正常产气的沼气池里的沼液和沼渣,进行施用。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