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蚌混养高效养殖

浏览次数:1002
    2004年本人进行了池塘鱼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试验材料

    1.养殖池塘的准备 选择用低洼田开挖的标准塘2只(已养鱼三年),面积共10.2公顷,无污染,向阳、通风,呈南北向,长方形结构,平均水深2米左右。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清塘消毒 鱼、蚌放养前1周,选择晴天,每亩1米水深用生石灰75千克进行清塘消毒,并每亩投放发酵过的鸡粪200千克,施足基肥,培育好水质。鱼种放养前进行严格消毒,网具和各种工具专塘使用,对食场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消毒。

    3.珠蚌吊养 2004年2月,每亩吊养插好片、体质强壮、无病害的2龄三角帆蚌1000只。珠蚌养殖采用挂网夹法。在大小为15厘米×40厘米、网目为3厘米×3厘米聚乙烯扁平网夹中,将珠蚌斧足向下,每个网夹放养3只,一般春、秋两季网夹吊挂于水面下15厘米左右的水中,冬、夏两季适当深吊于水面下35厘米左右的水中。

    4.鱼种放养 2004年2月下旬,每亩放养体质健壮的花鲢20尾、白鲢30尾、草鱼20尾、鲫鱼50尾,同年4月每亩放养白鱼150尾、花骨120尾,同年5月每亩放养鳜鱼10尾(体长2.5厘米)、大规格抱卵虾0.75千克(蚌塘起捕)。其中,鳜鱼、抱卵虾每年放一次。

    二、饲养管理

    1.投饵施肥 在进水口处池边用密网布以塘埂为一边,距离为1米平行围成一圈,圈内用于堆放发酵好的有机肥。在气温较低的季节,适时投入部分发酵的粪肥,以鸡粪为主,施肥少量多次,一般每月2次。在气温较高的3~8月施用化肥,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亩用尿素1千克、过磷酸钙3千克。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厘米左右。白鱼、花骨采用白鱼专用颗粒料人工抛喂、驯化,颗粒料蛋白含量35%以上,投饵坚持"四定"原则。天气正常时,日投颗粒饲料两次,上午8~9时一次,下午4~5时一次,遇到雨天或气压低;天气闷热则推迟或停止投饵,日投饲率前期控制在鱼体重的5%,后期为3%。

    2.适时灌水 经常保持池水微流状态。一般每隔10天冲水1次,水体交换量要求达到50厘米深左右,夏季以及鱼蚌发病季节,每7天换水1次,使水体达到"肥、活、嫩、爽"。

    3.勤施生石灰 每月每米水深用15千克/亩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1次(不能泼在网笼上),5~9月份要求每月泼洒2~3次。如水体出现大面积绿藻则暂停施生石灰。

    4.及时巡查,做好记录在做好早晚巡塘的基础上,每天对珠蚌进行抽样检查1次,定期翻动珠蚌,以防造成左右两侧珍珠的阴阳面、蚌壳卡入网线中,并及时清除网笼上的附着物。蚌病高发季节,及时检查,捞出死蚌并取出其中的珍珠,以降低死蚌引起的蚌病交叉感染。

    三、结果

    2006年1月20日收获,共投入资金112.3万元(其中塘租20.65万、珠蚌49.53万元,鱼种4.85万元,饲料15.6万元,雇工工资12.5万元),总产值188.35万元,总利润76.05万元,投入产出比1∶1.68。鱼蚌收获情况详见表1。

    表1 鱼蚌收获情况

    名 称 珠蚌 鳜鱼 白鱼 花骨 青虾 其他

    产量(千克) 1815 2617 15125 3050 1589 16530

    成活率(%) 83 95 87 92

    产值(万元) 119.8 6.55 33.28 9.15 6.35 13.22

    四、体会

    1.鱼类放养搭配结构要合理 鱼蚌混养是以珠蚌为主的一种养殖模式,鱼类的总产量要加以控制,常规鱼类产量一般要求每亩在150千克以内。在鱼类品种上因为白鲢和珠蚌食性相近,因此要适当少放,青鱼、三角鲂、鲤鱼易导致珠蚌烂斧足病,不要放养。搭养白鱼、花骨等新品种,投喂颗粒饲料养殖是鱼蚌混养模式优化的一种好的探索和发展方向,但蚌塘搭养白鱼、花鲭的生长速度较专养塘慢、投饲颗粒饲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较突出。

    2.勤施生石灰 钙是珍珠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3月份以后,珠蚌开始怀卵,多施生石灰,可抑制其生殖,有利于珍珠的形成和生长。

    3.轮捕鱼类 根据鱼、虾的生长情况,可采用地笼、虾笼等适时捕捞上市,捕大留小,一方面可利用鱼价的季节差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降低养殖密度,促进鱼蚌生长。



[ 水产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