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和菌核病的识别与防治

浏览次数:352
    辣椒疫病和菌核病近几年发生普遍,因这两种病害症状相似,不易区别,菜农常常会误诊。现就辣椒两种病害症状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症状识别

    1.1 疫病

    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茎基部水渍状腐烂,猝倒死亡;叶片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迅速扩大,使叶片部分或大部分软腐,干燥后病斑淡褐色,叶片脱落;茎部受害与叶上相似,亦产生水渍状病斑,后期病部变为黑褐色,皮层软化腐烂,常易从病部折断;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先出现水渍状斑点,暗绿色,后病斑迅速扩展,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上,病果易受细菌二次感染,产生异臭。

    1.2 菌核病

    危害辣椒整个生长期。苗期染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斑,后变棕褐色。潮湿时皮层腐烂,上生白色菌丝体,干后呈灰白色,茎部变细,最后全株死亡;成株期主要发生在距地面5~20cm处茎部和枝杈处,病部初呈水渍状淡褐色斑,后变为灰白色,向茎部上、下扩展,湿度大时,病部内、外生白色菌丝体,茎部皮层霉烂,并形成许多黑色鼠粪状菌核,最后引起落叶、枯萎死亡;果实染病,果面先变褐色,呈水渍状腐烂,逐渐向全果扩展,有的先从脐部开始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黑色不规则菌核,引起落果。本病无恶臭。

    2 发病条件

    疫病病菌生长发育适温30℃,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地势低洼,积水,灌水不当田间积水,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菜地发病重。

    菌核病主要以菌核遗落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在我县4~5月是菌核病的发病高峰,湿度大,棚内不通风,连作的田块发病重。

    3 传播途径

    种子带病原菌,土壤中带有病原残体,通过气流、雨、灌水或农事操作传播,传到植株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发病。

    4 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都椒1号、海丰6号等。

    ②进行种子消毒。在播种前,将种子晒2~3天。将种子放入55℃左右的温水中浸种30min或清水预浸10~12h后,用1%硫酸铜液浸种5min,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

    ③培育无病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用无病土育苗,选前茬没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育苗,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耙入土中,或选用40%福尔马林20~30ml/平方米加水2.5~3L,均匀喷洒于土面上,充分拌匀后堆置,用薄膜覆盖,2~3天后揭开覆盖物,把土壤摊开,晾15~20天待药气散发后,再进行播种或定植。

    ④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洁田园。蹲苗后进入枝叶及果实旺盛生长期,合理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雨季控制浇水量,注意通风透光,防止田间或棚室湿度过高。并及时中耕、培土,以促进根系生长。

    ⑤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或剪去病枝,病株要带到菜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病株周围土壤撒石灰防止病害扩散。

    4.2 化学防治

    菌核病发病前后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的速克灵1500~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喷2~3次。

    疫病的防治,定植前用25%瑞毒霉或75%甲霜灵800倍液灌根,5~7天灌一次。定植后发病前可喷80%代森猛锌600倍液加以保护,15天一次。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40kg,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


[ 蔬菜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