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幼苗呈水浸状腐烂,上生灰色霉层。成株染病多从距地面较近的叶片始发。初为水浸状,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大,呈褐色至红褐色。病株茎基部腐烂后,引致上部茎叶凋萎,且从下向上扩展,或从外叶延至内层叶,致结球叶片腐烂。贮藏期易染病,引起水浸状软腐,病部皆生灰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翌春环境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菌丝上长出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产出芽管侵入为害,又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该菌5~30℃均可萌发,适温13~29℃,适宜相对湿度90%以上。当气温适宜,相对湿度连续保持在90%以上,此病易发生和流行。
无公害防治方法:①加强保护地或露地田间管理,严密注视棚内温湿度,及时降低棚内及地面湿度。②棚、室栽培甘蓝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防治,如:施用10%腐霉利烟雾剂,每亩1次用200~250克。或喷撒6.5%甲霉灵粉尘剂或5%加瑞农粉尘剂,每亩1次1千克。③棚室或露地发病应及时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福.异菌(灭霉灵)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