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化苹果栽培模式与技术配套研究及推广

浏览次数:450
    矮化苹果栽培模式与技术配套研究及推广

    该项研究解决了以下问题:取得了M9与金冠组合1-10年累计亩量30412.3kg的高产效果;肯定了M26与金冠组合树体生长比M9更小;MM106与金冠组合树体生长旺、产量低、不宜密植。肯定了矮化苹果适宜的产量负荷指标,M9、M26与金冠组合时,单株适宜负荷指标以干断面积(cm2)计,为0.8-0.9kg,MM106为0.5kg,山定子(乔化)为0.4kg;初步明确了新乔纳金、红富士等新品种叶、果比在40-50:1时可生产出优质高档果品。通过12年的产量纪载,在亩栽252、465和968株的超高密条件下,密度与产量呈正相关,1-12年平均亩产分别为1541.4kg、1999kg和2253.1kg;新红星在3×1、3×1.5和3×2.5m密植条件下,其早期产量增加的幅度远大于加密的幅度,在栽培方式上,明显表现出变化性密植优于永久性密植。短枝型红星-“锦丽”与M7中间砧配套,产量比乔砧锦丽增产19.1%,而且树体更为矮小,适宜高度密植。提出了细长纺锤形和自由纺锤形的树体结构特点及其整形模式。通过树形研究,自由纺锤形优于篱壁形和二挺身(U)的生产效果。在胶南、文登,海阳等地区建立10万亩苹果矮化密植果园,获得了幼树早结果和早丰产的效果。1990年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果树种植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