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抗病、中早熟超高产小麦品种 

浏览次数:455
   品种来源:中育8号(00中1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于1995年用鲁麦15号与本室的抗病大穗品系93中6进行杂交,经6年选育而成。该品种基本上保留了双亲丰产抗病的主要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双亲各自缺点。2003年8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3007号

  特征特性:

  中育8号属半冬性多穗中早熟品种。突出优点是:

  1、综合农艺性状优:中育8号属半冬性, 中早熟, 半矮秆, 抗锈, 抗倒超高产品种。幼苗健壮, 成株株型清秀, 抗逆性好。成穗数较多, 穗长方形, 长芒, 白壳, 白粒, 籽粒椭园形, 半角质。成熟期比豫麦49号早2-3天。长相清秀,幼苗茁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多;春季起身快,拔节早;穗层整齐。

  2、综合抗逆力强:高抗条锈病, 中抗叶锈病, 苗期病害轻。轻感赤霉病、叶锈。白粉病、纹枯病正常年份轻。在选育和大面积示范中,虽经历了条锈病大发生年份,各点田间均表现抗病。抗干热风叶枯病,株高适中(70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后期灌浆快,落黄好,成熟早。

  3、产量三要素协调(42-45万穗/亩左右、每穗粒数35粒上下,千粒重45-50克左右),高产潜力大。

  4、外观和内在品质优:适于加工利用。中育8号籽粒饱满, 半角质。2003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 中育8号籽粒蛋白质含量13.79 %(干基), 湿面筋含量27.2%, 容重804g/l, ,沉降值26.3ml, 吸水率64.68%,降落值440秒,稳定时间2.2分钟(温6为2.7分钟)面筋强度中等, 适于制作大众食用的馒头和面条。
粒饱、大小均匀、半角质、外形美观。

  5、籽粒黑胚率低(国家质量标准规定小麦种籽黑胚率应低于4%)。 

   产量表现:

  1、2001~2002年度17点汇总,14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492.2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5.29%,增产达显著水平,居10个参试品种第2位。最高产量焦作点572.4公斤。

  2、2002~2003年度15点汇总,8点增产,7点减产,平均亩产473.5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减产2.18%,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5位。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增产2.36%。最高产量焦作点549.7公斤。

  3、2002~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晚播组北片生产试验,10点汇总7点增产3点减产,平均亩产430.3kg, 比对照种豫麦18增产2.43%,居六个参试种的第二位。豫北3点汇总, 平均亩产432.4kg, 比对照增产5.31% ,居第二位。濮阳、开封试点居第一位。最高产量鹿邑点484.5公斤。

  4、2002~2003年度列席河南省高肥生产试验,8点汇总6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亩产432.7kg, 比对照种豫麦49增产3.15%,居六个参试种第二位。豫北4点汇总, 平均亩产467.1kg, 比对照增产9.62%,居第二位。浚县、孟州、偃师试点居第一位。最高产量获嘉点542.0公斤。

  适宜范围:中育8号抗逆力强、适应性广,幼苗半直立,生长健壮,叶片较窄,叶色绿,耐寒性较好。中育8号经多点试验, 适宜黄淮麦区南片的河南北中部山东省中南部、、皖北、苏北, 水浇高肥地块、中晚播高肥地块种植, 适应的区域范围广。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