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浏览次数:464
    小麦纹枯病在河南省原属次要病害,虽有发生,但危害不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小麦品种、肥水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改变,发生危害普遍、病情逐年加重,成为流行性病害,引起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还引起倒伏。特别在近几年来,危害普遍严重,重病区病茎率达83%~95%,造成减产10%~20%,局部地块产量损失达到40%。该病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

    1 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

    1.1 病原与发病症状 小麦纹枯病的病原为禾谷丝核菌(Rhizocxtoniacerealixs)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主要靠土壤传播。

    小麦各生育阶段都可受害,引起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枯孕穗和枯白穗、倒伏等症状。小麦发芽后芽鞘变褐,严重时烂芽枯死。幼苗多在3~4叶显症,叶鞘病斑边缘褐色,中部灰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株叶色枯黄,重病苗枯死。拔节后植株基部叶鞘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斑,病斑扩大连片形成花秆。茎秆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枯白穗、茎壁失水变软引起倒伏。在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白色菌丝体,后期病部表面产生褐色不规则颗粒状菌核,直径1~2mm,菌核易脱落。

    1.2 发病进程 小麦纹枯病在麦田的发病进程分为5个阶段。

    苗期侵染期 小麦播种后,菌丝以侵染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三叶期前后始见病斑,冬前分蘖期内病株率一般在10%以下。

    越冬静止期 麦苗进入越冬阶段,病菌停止生长,病情停止发展。

    水平扩展期 小麦返青后,土壤和病苗上的病菌向地上部分扩展,并在株间发展,病株率增加明显,严重地块至拔节时,病株率可达100%。该期是决定病株率的主要时期。

    侵茎期 小麦拔节后,病株上病菌不断进行再侵染,病斑以在茎秆上垂直扩展为主,病株率基本稳定,但严重度增加,是决定严重度的主要时期,造成花秆烂茎,严重病株出现枯孕穗。

    菌核形成期 小麦抽穗后,茎秆变硬,阻止病菌继续扩展。严重病株节间腐烂,形成枯白穗或倒伏。病株上产生先呈白色后变褐色不规则小颗粒的菌核,存留在麦茬上或落人土壤越夏。

    2 流行因素分析

    2.1 小麦品种 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大多不抗纹枯病,如1993年以来,推广的主导小麦品种豫麦21、豫麦25、豫麦41、豫麦49等均感纹枯病,但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纹枯病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

    2.2 菌源 河南省广大麦区多为小麦一玉米常年连作,田间都存有大量纹枯病菌源,土壤中的病残体和菌核,是纹枯病发生的初次侵染源。

    2.3 气候条件 冬春气温和降雨是纹枯病发病程度的主要因素。越冬和早春气温偏暖、2~4月份连阴多雨,麦田潮湿有利纹枯病发生和流行;倒春寒可使春性、弱春性小麦品种遭受冻害,抗逆力下降,发病更重;春季干旱、降雨少的年份发病轻。

    2.4 栽培条件 播种偏早、播量偏大、施氮肥过多,小麦群体偏大、徒长、田间郁闭,有利纹枯病发生流行。而适时或偏晚播种、播种量适宜,施氮、磷、钾肥协调的地块发病轻。

    3 防治对策

    3.1 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虽无高抗品种,但可选用较抗、耐病的高产品种,如豫麦54、豫麦18、豫麦57、豫麦69、豫麦70等,可有效减轻病害。

    3.2 农业措施 减轻发病的措施有:适时播种或适期偏晚播种,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推广宽窄行(宽行30cm、窄行20cm)播种方式;配方施肥、合理补施磷、钾肥,每公顷施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改善株间通风透光状况、群体结构发展协调;减少田间郁闭等。

    3.3 药剂防治 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g或20%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150~200g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加水10kg稀释,拌麦种100kg,搅拌均匀,尽快晾干播种。药剂拌种能有效控制冬前纹枯病发展,延缓和降低拔节期发病。

    在种子处理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早春药剂防治。在3月上中旬为防治适期,每公顷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g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g或20%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375~400g,加水750kg,对小麦茎基部均匀喷雾。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