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技术管理措施

浏览次数:1659

在棉花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想取得高产,收获优质棉花,苗期管理是关键。所以在管理上争取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棉花高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适时定苗

苗荒胜于草荒,适时定苗能防止出现高脚苗,及时解决棉苗拥挤、争肥、争光、争水的矛盾,且便于及时中耕、治虫。对于促进棉苗根系生长、防止死苗和促进早发都有很好的作用。一般棉花应在长出1片真叶时定苗,条播棉田可以用划上株距标准的竹竿一次定苗,选留匀苗壮苗。盐碱地可推迟到二三片真叶时定苗。及早中耕

中耕能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水通气,加速土壤养分分解,防止和减轻棉苗病害的发生,是实现棉花壮苗早发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土壤湿度过大、地温低、土壤板结的露地直播棉田,效果特别显著。中耕的次数和深度应适当,以达到土壤不板结,田间无杂草。一般进行2~3次,棉苗周围浅,行间深可达7~10厘米。

防治病虫害

病害。苗期病害是影响棉花苗全、苗壮的主要障碍。危害棉花根部的病害有十种,其中能引起烂根、烂芽、茎基腐、根腐,其次是根腐病,危害子叶、真叶及茎部为主的病害有茎枯病、角斑病、斑病、软腐病等。但对棉花发育影响最大的是: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在棉苗出土前就能发病引起烂种,引起烂种、烂芽和根部腐烂等。轻者影响棉苗生长发育,重者造成苗期大量死苗,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重者造成全田毁灭性死亡。防治方法:合理轮作,精细整地,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或生物抗生菌肥、使用包衣种子,播前连续暴晒2~3天,适期晚播提高播种质量。苗期,用80%退菌特2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或70%的甲基托布津或炭特灵或大霉素灌根。铃期防治棉红腐病可用50%的多菌灵500倍或70%代森锰锌800倍喷雾。

虫害。棉花苗期的主要是棉蚜、棉叶螨、棉蓟马、地考虎等。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麦棉套种和使用脱绒包衣棉种的棉田面积扩大,棉田害虫天敌的数量增多,棉花害虫种类、危害程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棉花苗期害虫的防治,要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区别不同类型的棉田,分别进行虫情测报和防治。棉花苗期害虫的防治以棉蚜为重点,首先用3%的呋喃丹颗粒拌种,然后出苗以后用氧化乐果进行防治。

适当追肥,控制浇水

施肥。棉花苗期需水量只占一生需肥总量的5%,所以,在施足底肥的棉田和高产棉田,一般不追肥。但对于地力较差,底肥数量不多的棉田,应早施提苗肥,捉苗期追肥以速效氮肥和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标准氮肥5千克左右即可。

浇水。棉花苗期需水少,为促使棉根下扎,棉棵敦实。在造好底墒的棉田,一般不需要浇水,并尽量推迟第1次浇水时间,以免降低地温,引起苗病,造成苗弱迟发。若10~40厘米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低于50~55%时要及时浇水。苗期浇水,水量宜小,采取沟灌,或隔沟灌水,浇后及时中耕,破除板结。

烂铃防治方法

棉花烂铃,俗称捂(霉)桃子,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因此,应在弄清棉花烂铃发生的条件和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防治。

发生的条件和原因

棉花烂铃是由多种病菌侵染为害棉铃引起的。夏季多雨,棉田湿度较大,郁闭较重,通风透光较差,适宜病原菌繁衍侵染,病害往往严重,棉花烂铃也比较严重。棉铃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红腐病、红粉病、黑果病等,其中疫病是烂铃的主要病害类型,占铃病的

28.3%~99.7%。

防治措施

1.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量施用氮肥,防止棉株旺长,减轻棉田郁闭,改善通风透光状况。

2.及时排水:对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积水较重的棉田,应加深排水沟,以便加快排水速度。排除棉田明涝暗渍,改善棉花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实现棉花多结桃、不早衰,减轻铃病为害。另外,对于棉田排水和预防棉花倒伏问题,在棉花开花之前培土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农艺措施。

3.适度化控:肥水条件较好的棉田,棉株容易旺长,应于棉花生长的前、中期,合理喷施缩节安,调节棉花生长,防止棉株徒长,减轻铃病为害。

4.调节结铃:地膜棉或早发棉花的伏前桃过多,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调节棉花结铃期和结铃部位,可减少烂铃。早发棉花提倡摘除下部1~4果枝上的早蕾或及早去掉第一、二果枝。

5.合理整枝:对于行距过窄,封行过早的棉田,为减轻田间过分郁蔽,改善中下部光照条件和通风状况,应尽早打去边心,这样可减少蕾铃脱落和烂铃。

6.中耕松土:提倡行间中耕松土,破除地面板结,降低棉田湿度,改善棉花生长环境条件,可减轻棉花烂铃。

7.摘晒病铃:把铃期40天以上,铃壳已经褪色变黄并开始出现黑斑的棉桃,在未烂之前摘收。摘收的棉桃用浓度为1%的乙烯利溶液浸蘸后晾晒,可以得到吐絮较好的棉花。

8.间作套种:合理间作套种对棉铃病害有明显防病作用,麦-棉、棉-菜、棉-瓜两熟制,防病效果较好。

败育挽救措施

所谓败育,就是棉花失去了正常生育的功能,即只开花不结桃,或者开花多,结桃少。原因首先是气候因子所致,其次是盲目乱引棉花品种,再者是栽培手段与气候变化不相适应。

从栽培技术来讲,部分迟熟的棉花品种和迟茬的棉花,正当开花高峰期遇上了高温干旱;部分棉田密度过大,荫蔽严重,通透环境不良;部分棉田偏施了氮肥,造成营养生长过旺,也不利于座桃。

挽救棉花败育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把握好棉花二次座桃高峰的机遇。正常年份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第一次座桃高峰期,当气温降至25~30℃时,则会出现二次座桃高峰。因此,伏桃的损失秋桃可以补偿,秋桃的成桃率要比伏桃高15个百分点左右。其次,区别苗情加强管理。对脱肥的棉田追施尿素,每亩5~10公斤;对一般棉田根外喷施1%的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密度大、荫蔽重的棉田彻底整枝、打除老叶;对长势偏旺的棉田根外喷施缩节胺或助壮素,每亩3~5克或12~20毫升,对水50公斤;防治好后期病虫害。第三,选准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棉花品种;适时育苗,抢早移栽;合理密植;改善棉田水系设施;科学运筹肥水。

雹灾后管理要点

雹灾多发生在6—7月,此时棉花正处在盛蕾初花期,棉花再生能力强,灾后只要加强管理,仍能获得较好收成。棉花雹灾后重视分类管理技术,其要点是:

及时排水防涝。冰雹往往伴随狂风暴雨,常会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湿度过大,易造成棉根受害,影响棉花正常生长,雹灾后应立即清沟排水降湿。

中耕松土。雹灾后棉田土壤板结,地温低,湿度大,各类受灾棉田都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棉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对雹灾后80%以上棉株光秆的重灾棉田,建议拔掉棉株改种其他作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

对雹灾后50%~80%棉株光秆的棉田,建议备播其他作物,并暂时保留棉株。依天气变化,视棉株恢复情况而定。若枯死棉株在40%以下,保留棉花较改种的作物收益大,就保留棉花;否则就拔掉棉花,改种其他作物。

对仅叶片破碎或部分果枝折断的,要早去赘芽和叶枝,保证顶芽正常发育生长。对无头的棉株,可保留2~3个叶枝代替主茎,每个叶枝上留3~4个果枝。

对雹灾后50%以上的棉株有2~3个残留果枝保留下来的棉田,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结合排水和中耕松土。对倒伏棉株扶正培土,以利早日转好。早追施速效肥料,促使棉株早生新枝叶,速增蕾铃。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开沟施入,充分满足棉株重新建造营养体和蕾花铃的需要。

2.适时整枝定型。受雹灾棉株恢复生长后,形成枝杈较多,整枝不及时会造成棉株疯长,因此,棉株新生枝叶长出后,一定要根据密度、地力等条件适时整枝定型。对断头棉,当新芽长到3厘米时,按照“留上不留下,留壮不留弱”的原则,选留2~4个新芽代替茎,密度大的每株可留2个叶枝代替主茎,密度小的每株可保留3个叶枝代替主茎,但要特别注意及时抹赘芽、适时打顶尖,以集中养分攻大桃。

3.科学化控。雹灾后棉花要轻控、勤控,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依地力、棉株长势和天气状况适时化控,缩节胺用量:第一次1~2克/亩,第二次2克/亩,第三次3克/亩,第四次3克/亩。

4.及时除虫。雹灾棉田新生枝叶较嫩,极易受棉蚜等害虫的为害,特别是湿度较大,有利棉蚜的发生。所以要密切注意棉田害虫的动向,及时除治,以防因棉田害虫的为害再度遭受损失。

怎样补施钾肥

棉花补施钾肥的方法,一般以底肥粗肥为好。目前,应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据调查,每667平方米还田量800公斤左右,不仅能为土壤归还4公斤氧化钾,同时还能将土壤中的迟效钾转化为有效钾。钾肥以底施为好,若作为追肥施用,可在现蕾期开沟追施,但不宜与过磷酸钙混施。施用量如每667平方米产75公斤皮棉,每667平方米施纯氮12公斤的棉田,其氮、磷、钾比例应为1∶0.75∶0.37。其大体数量是:每667平方米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10公斤。

一般产量指标越高,钾肥比例应适当加大。反之,应适当降低,但最低不得低于0.3。如在棉花开花期前后采用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1%草木灰浸出液,以每667平方米每次喷施120公斤溶液连喷两次为宜。

棉铃虫防治要点

四代棉铃虫:1.发生及防治时期:8月4-20日为成虫产卵盛期,防治时期为8月6-20日,此时段内间隔5天施药防治一次。2.使用药剂:A每亩用锐鲨2代,加肯打60毫升对水2桶“雪花盖顶”喷施中上部。B每亩用虫敌50-60毫升加NPV2代(或奥绿一号2代)对水2桶。C每亩用铲除40-50毫升对水。

棉蚜:伏蚜将持续大发生,施用药剂为蚜虱消、四季红,博得、蚜虱净等每亩用3-4代对水2桶均匀喷施棉株上部。

枯黄萎病:气候转凉后,枯黄萎病将成为第二次发病高峰期,务必抓好药剂控病,最好药剂为枯黄净、嘧啶核苷每亩100毫升结合治虫同时防治。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