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 修改/删除信息 | 帮助 |
您好,欢迎来到民发发农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田种植 » 油菜种植技术 » 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正文

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浏览次数:506
    油菜菌核病又名茎腐病,苗期到成熟期都会发生,以终花期到成熟期发病较重。病菌主要危害油菜的叶、叶柄、茎秆、花和荚。油菜菌核病是铜仁地区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自然病株率20%~30%,自然病指10~15。2002年在该地区严重发生,病情为历年之最。2003年5月中旬,笔者调查了90块典型田块,自然病株率为1%~100%,平均75.8%,自然病指为3~100,平均63.4,造成产量损失平均在30%以上,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现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重发原因、临床症状和治理对策介绍如下,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发生特点

    1.1 始见期偏早,盛发期提前 据观察,茎病株4月20日始见,4月底5月初进入发病盛期,始见期和盛花期都比常年提早7d左右。

    1.2 发生普遍,危害损失严重 经过典型田块调查,几乎所有的田块都发病,其中65%田块偏重以上程度发生,重的田块导致减产50%以上。

    1.3 不同类型田块间发病差异显著 据调查,汇油50、中油821等品种的发病明显轻于蓉油4号、蓉油6号,适期用药防治1次的病指平均为35.8,防治2次的病指平均为18.3,病情显著轻于未用药防治的田块。

    2 重发原因分析

    2.1 气候条件有利 2002年,该地区气候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冬春气温持续偏高;②4月下旬雨日数偏多,雨量偏大,此时大面积油菜处于终花期。以前的研究表明,花期遇水的时间长则发病重;③发病盛期的5月上旬雨日数达6d,同时句平均气温比常年略高,高温高湿条件对病情发生、发展十分有利,导致发病株率达76%。

    2.2 主栽品种耐病性差 对90块田块的调查结果表明,蓉油4号、蓉油6号、秦油2号、汇油50、中油821及自留种油菜田的自然病株率分别为91%、98%、75.1%、57.1%、53.4%及40.2%。自然病指分别为79.8、95.2、56.1、40.1、41.2及29。

    2.蓉油4号、蓉油6号的耐病性显著比其他品种差。

    2.3 栽培管理不到位,油菜长势弱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区油菜大多数田块播种密度过大,肥料投入较少,沟系配套率不高,造成油菜长势普遍较弱,抗逆性差,从而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3 危害症状

    3.1 苗期 在油菜茎基或叶柄处形成红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成白色斑块,表面有白色絮状菌丝。

    3.2 叶面 多从油菜基部老叶开始发生,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块,后变成圆形或不规则的暗绿色大斑导致全叶腐烂。在空气湿度较高时,病部生出白色絮状菌丝。

    3.3 茎部 初期病斑呈水渍状,逐渐发展成浅褐色椭圆形病斑,后发展成白色不规则形大斑,略凹陷,当空气湿度较高时茎部易腐烂。发病后期,病部纵裂维管束外露如麻丝状,病部茎秆皮层碎裂,极易折断,内、外部可见白色絮状菌丝。茎部发病后,可使全株或部分分枝枯死。

    3.4 花瓣 病初病斑呈水渍状,后变成黄褐色小斑,易脱落。当空气湿度较高时,病花瓣迅速腐烂。

    3.5 角果 病初病斑呈水渍状,后变白色。在高温条件下,角果外出现白色絮状菌丝而形成小菌核。

    4 防治对策

    4.1 广泛开展农业防治 首先,要选择耐病的油菜品种,在推广新的油菜品种时,要把其耐病性同丰产性、品质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其次,调整株行距,降低栽培密度,以便施药、施肥,起到防病增产作用。第三,在花期摘除茎秆中、下部的病、黄、老叶,对减轻菌核病危害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4.2 切实掌握防治有效适期 根据对油菜分期用药试验的结果,以主茎开花株率95%、100%用药的防效最高,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kg/公顷的防效可达68.5%,随着用药时间的推迟防效明显下降,但在油菜终花期用药仍有49.6%的防效。这说明整个花期都是防治菌核病的有效时期。

    4.3 合理选择最佳药剂 目前,生产上用来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药剂很多,但大多是以多菌灵为主的复配剂。该药剂存在着2个问题,一是多菌灵的有效含量普遍不足。根据试验结果表明,单用多菌灵有效用量需945g/公顷才能保证一次防效达70%左右;二是在部分地方菌核病菌株对多菌灵已产生抗性,从而导致多菌灵及其复配剂的防效明显下降。因此,选择药剂要因地制宜,对仍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剂的地方,要用足剂量,确保防治效果。对产生抗性的地方,宜选用其他类型的药剂防治。
 
 
[ 大田种植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推荐图文
更多..最新技术
推荐技术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