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我场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在2000公顷左右。干旱年份,被棉叶螨危害株率平均25%左右,个别田块高达40%以上。我场于2005~2007年连续3年从师植保站引进捕食螨防治棉叶螨,防效突出,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明显。
一、技术原理
捕食螨是以棉叶螨为食物的一种益螨,以螨治螨达到控制害螨危害的目的,可代替化学防治,是节本增效的措施之一。同传统的防治措施相比,一是对人畜安全,符合有害生物防治原则;二是杀虫目标明确,在害虫危害作物之前被控制;三是使用简便,不需药械和水,成本低,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期长;四是667平方米防治费用(10~15元)比化学防治(20~30元)低2倍左右,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比化学防治高数倍。
二、推广设计
根据我场棉叶螨发生早、危害重的特点,计划分 3个时期释放捕食螨。第1批投放时间6月3~8日,第2批投放为6月9~15日,第3批投放为6月16~21日。
1.根据虫情监测情况,以棉叶螨发生初期作为最佳释放时间。
2.对棉花长势差、干旱的地块重点释放。
3.将捕食螨袋挂在棉花叶片的叶柄上,叶片自然遮阳,预防每667平方米挂6袋,棉叶螨轻度发生的每667平方米挂8~10袋,控制田、棉叶螨中度偏重发生的每667平方米挂15袋。
4.释放捕食螨的棉田不能使用任何广谱性杀虫剂、非生物杀虫和杀螨剂。
5.释放后5~7天调查棉花被害和以益控害情况。
三、主要措施
1.虫情监测
首先由技术员及连队植保员准确调查红蜘蛛危害的中心株数量,然后根据承包户种植面积和确定的中心株数量,做出是否释放捕食螨的决定,并根据配量计划进行分配。
2.推广培训
用冬闲时节,开展“科技之冬”活动,并利用有线电视为广大职工播放捕食螨新技术的使用方法。
四、效果分析
1.防治效果
6月上中旬~下旬,各连队开展了对捕食螨防治棉叶螨被害情况调查统计。1~5天扩散2~3米,2~6天扩散2~5米,3~7天扩散3~6米。6月23日调查被害株率,捕食螨防治后棉田被害株率为0,化学防治的棉田被害株率为42.3%;6月28日捕食螨防治后棉田被害株率为0,化学防治的棉田被害株率为40.7%。
2.效益分析
①利用捕食螨防治棉叶螨,3年来少用杀螨剂2028.6千克,节约农药费用40.57万元。
②减少喷药次数3~4次,减少喷药用工费1.69万元。
③我场14个连队的棉田应用以螨治螨技术1100公顷,棉田增产12%,增产皮棉186吨,节约用水87吨。3年累计节本增效318.284万元。
五、存在问题
1.捕食螨成虫、卵个体小,肉眼上分辨困难,直观效果不好。
2.捕食螨防治效果慢、周期长,个别职工私自喷洒农药,造成个别棉田棉叶螨扩散。
3.个别连队释放捕食螨不连片,释放量少,面积小,效果不理想。
4.运输不便,保存设施不配套(如预冷设施等)。
六、解决办法
1.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宣传捕食螨的优点及使用方法。
2.加大组织工作力度。因使用捕食螨要求时间性、技术性较强,对捕食螨的组织、过数、发放、释放等须统筹安排。
3.搞好虫情测报。
4.捕食螨大面积应用推广,应立足于条田连片,采取统一调查、统一收款、统一过数发放、统一释放、统一检查验收防效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