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菌株的外毒素引起的猪的肠毒血症,是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带菌母猪和被感染的仔猪是此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由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经消化道传染给健康猪。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和秋季多发。断奶仔猪,特别是2~3月龄、生长快、体质强壮、体重为15~40kg的仔猪最易发病,发病率为5%~30%,发病死亡率高达80%~90%。由于该病发病急,进程快,死亡率高,而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因此给养猪业和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发病原因
致使此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是仔猪断奶后突然调换饲料和改变饲养方式,喂饲大量精料(高蛋白饲料),饲料单一,饲料中缺乏硒、维生素E等微量元素。此外,环境卫生差、气候剧变、长途运输和断奶等应激刺激也是促使此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2临床表现
猪只突然发病,病初表现为轻度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不食,步态不稳,偶有个别猪只体温升高,随之可见头面部及眼睑水肿,并出现神经症状,大多行走不稳、摇摆,盲目转圈,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有的病猪卧地不起,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口吐白沫,用手触摸猪体反应敏感,兴奋不安,叫声嘶哑,出现惊厥。
3剖检变化
胃壁水肿,肠系膜、胆囊、肠系膜淋巴结、喉头、肺、脑等组织水肿,胸、腹腔、心包均积有多量胶冻样液体,有的还可见出血性肠炎。
4诊断
根据此病的流行规律(特定的发病年龄、急性病程)、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即可作出判断。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室进行诊断。
5治疗
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圈舍、场地、饲喂用具等用3%的来苏儿或50%的百毒杀(3000~5000倍稀释液)严格消毒,每天1次,猪粪及污物堆积发酵。对病猪可采取抗菌、强心、利尿、解毒综合措施对症治疗。
对症状较轻的仔猪应立即喂服人工盐,按每千克体重1g的量喂给,并给予适量清洁饮水。选用抗毒水肿灵、水肿消、强力水肿消、水肿专家等诸药中的一种(具体用药方法和剂量可阅读药品使用说明)肌注或静注,配合适量地塞米松、维生素C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同时对每头病猪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按治疗量),间隔4~5天再注射1次,治愈率在80%左右。
病猪出现神经症状时,可用25%的葡萄糖50mL,安钠咖0.5~2g、20%的甘露醇50~100mL混合后静注,每天1次,连用3天,可缓解脑部水肿和颅内压升高。
6 综合防治措施
由于此病发病急、进程快,往往来不及治疗病猪就死亡。因此,只有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减少或杜绝此病的发生,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6.1及早补料,训练采食。仔猪出生后7~10天训练其采食,以促进其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刺激消化酶和胃酸的分泌,增加胃肠功能,提高仔猪断奶后对高蛋白饲料的适应能力。
6.2安全断奶。仔猪以35日龄左右断奶为宜。仔猪断奶要坚持“母去仔留”的原则,从仔猪断奶前3~5天开始使隔离母猪次数由少到多,逐渐减少喂乳次数,直至完全断奶。严禁突然断奶,以尽量减断奶轻对仔猪的应激刺激。仔猪刚断奶时要限制喂料,喂量要少量多次。一般经1~2周的过渡,逐渐增至足量喂料。期间可适量喂饲一些清洁新鲜柔软的青饲料。
6.3饲料要全价。并严格把好饲料质量关,严禁饲喂霉变和劣质饲料。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品种和饲养方法。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要过高,蛋白质以控制在18%~20%为佳。饲料中应适当添加一些麸皮(不超过8%),冬春季节可在饲料中可添加一些青贮饲料。避免饲料单一,保证饲料中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正常含量,这一点对断奶仔猪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日粮中硒保持0.3~0.4mg/kg、维生素E保持150~200mg/kg的水平为最佳。仔猪生后2~3天每头肌肉注射1mL牲血素,同时每头肌肉注射0.1%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针剂0.5mL,间隔10天以后再补注1次,剂量为1mL。
6.4预防免疫。①于母猪分娩前21天和10天(疫情严重的地区),每头耳根皮下注射2mL仔猪大肠杆菌K88-K99基因工程双价活疫苗,或在产前1个月每头肌肉注射猪水肿病油乳剂灭活疫苗2mL,仔猪通过哺乳即可获得被动免疫。②仔猪生后14~18日每头肌肉注射猪水肿病油乳剂灭活疫苗1mL,可获得免疫保护。
6.5抗菌药物预防。用1%的土霉素粉按5~10mg/10kg体重或痢特灵5~10mg/kg体重的剂量拌料,连喂5天,间隔1周后再重复用药5天,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6.6饲料中添加1%~2%的有机酸、柠檬酸或延胡索酸(富马酸),可增加仔猪胃内容物的酸度,提高食糜中蛋白质的消化率,抑制和杀灭有害菌群的繁殖,有利于益生菌的增殖,保持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起到防止和减少水肿病发生的作用。
6.7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粪便、污物及时清理并堆积发酵,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和饲具卫生。
6.8引入仔猪时要认真凋查,购买经免疫程序免疫过的健康仔猪。仔猪到场后要隔离饲养半个月,其间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长途运输应激的发生。
6.9天气变化、阴雨潮湿和寒冷时,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以减少环境应激因素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