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高效栽培鸡腿菇新技术

浏览次数:606
    鸡腿菇为食药两用菌,因其形如鸡腿、味似鸡丝而得名,是近年开发的珍稀食用菌新品,并被大力推广。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发酵料与熟料配合,室内发菌与山洞出菇(也可采用室内或遮光网大棚出菇)相结合的四段优化组合方式栽培鸡腿菇,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原料配方。配方1:切成3~5厘米长的稻草20%,稻田土10%,木屑50%,米糠16%,石灰2%,尿素1%,过磷酸钙1%,含水量1:1.2~1.3(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宜)。配方2:栽培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废料70%,稻田土10%,米糠15%,石灰3%,尿素1%,过磷酸钙1%,含水量同上。

    二、建堆发酵。将原料按以上配方拌匀,建堆(高1米以上,宽不限)。堆上盖草帘。若用塑料膜覆盖,需在料堆上用塑料管插4~5个孔,以利通气,避免产生厌氧发酵。当料温升至60%,保持5天翻堆。让科温继续上升到60%,保持3天翻堆,再发酵5天即可装袋。

    三、栽培方法。可采用发酵料栽培为主,熟料栽培为辅的方式。

    1.发酵料栽培。用消过毒的铁铲铲开边沿科,取中部已产生白色放线菌的料,装入20厘米×40厘米菌袋中。两端和中间放入鸡腿菇菌种,并套上颈圈,颈圈用市售的编织带烫成直径为6厘米的圃环,颈圈外用已消毒灭菌的纸封口,用胶圈扎实。

    2.熟料栽培。将没有发酵好的顶层料、边沿料及认为未消毒、灭菌的可疑料均装入22厘米×50厘米的菌袋中。装料要均匀、松紧适宜。两端用废菌袋剪成的塑料条扎紧袋口,置于常压灭菌锅中灭菌。待上大气后继续加火保持8小时,炯一夜后趁菌包微热接种。

    四、接种发菌。接种在接种箱或接种室进行,无条件时可采用常规的开放式接种。接种时两端放种,并套上颈圈,颈圈用市面上出售的编织带烫成直径为5厘米的圆环,颈圈外用已消毒灭菌的纸封口,用胶圈扎实。将接好种的菌包置于培养室内发菌,温度以18~25℃为宜。发菌期间注意温度管理谨防烧包,并注意通风换气,减少污染。约20天菌丝长满袋。

    五、出菇管理。山洞冬暖夏凉,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小,年平均气温18℃。鸡腿菇属中温型品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6℃,子实体生长温度为6~25℃,最适温度为12~20℃。在贵州,除早春1~2月不出菇外,其余月份均能出菇。洞内空气相对湿度为90%,舂夏季暴雨天气高达100%,洞壁出现渗水现象,箱面需搭建小拱棚,并用干石灰吸湿。洞内不需补充光照,黑暗条件下均能出菇。菌袋进洞前,洞内先进行消毒处理:四壁用高浓度石灰水喷洒,地面撒1层石灰粉,再用敌敌畏液喷洞四周及地面,关闭洞口,2天后打开通风。

    将长满菌丝的菌包运到山洞中,撕开袋口一端,露出菌料1厘米。不脱袋立放在平整好的地面上,覆盖一层细土。覆土用0.2%甲醛溶液与0.1%敌杀死进行消毒处理,喷少量水,并盖上塑料膜。当土面出现小菇蕾堆时揭膜出菇。空气干燥时喷雾状水。

    子实体七成熟时采收。采收完毕,及时将残余的菇柄清埋干净。采收3潮菇后翻包,使菌袋另一端朝上覆土管理,又可出2~3潮菇。若山洞面积大,无需换代,经常加土补足养分,即可出菇2~3年。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