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发酵料袋栽培技术

浏览次数:437
    鸡腿菇风味独特,被视为美味佳肴。它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对治疗糖尿病、胃病和降血压有显著疗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一、鸡腿菇的栽培原料及配制

    鸡腿菇适应性强,是我国食用菌中栽培方法最简便、最灵活、原料最丰富的品种之一。如:玉米芯、玉米秆、稻草、高粮秆、豆秸、高粮壳等都是栽培鸡腿菇的好原料。

    培养基的配制:

    1.玉米芯80%,米糠20%,石膏1%,磷肥1%,生石灰3%,尿素0.2%,多菌灵(含量50%)0.1%,含水量在60%~65%之间。

    2.玉米秸80%,米糠20%,磷肥1%,生石灰3%,石膏1%,尿素0.2%,多菌灵(含量50%)0.1%,含水量在60%~65%之间。

    3.豆秸40%,玉米芯40%,米糠20%,石膏1%,磷肥1%,生石灰3%,尿素0.1%,多菌灵(含量50%)0.1%,含水量在60%~65%之间。

    4.稻草80%,米糠20%,石膏1%,磷肥1%,生石灰3%,尿素0.1%,多菌灵(含量50%)0.1%,含水量在60%~65%之间。

    5.玉米芯40%,玉米秸40%,米糠20%,石膏1%,磷肥1%,生石灰3%,尿素0.1%,多菌灵(含量50%)0.1%,含水量在60%~65%之间。

    注:以上配方中的玉米芯、秸秆,均粉碎成玉米粒大小,pH值在8~9之间。

    二、拌料与堆积发酵

    每堆250~500公斤,把磷肥、生石灰拌在米糠中,然后与其它料混合拌匀。把尿素、多菌灵溶于水中,再加到料里拌匀,堆成宽1.5米、高1~1.2米、长不限的堆,稍压实。然后在堆的周围用木棍每隔40厘米打两行直径5厘米、深至堆底的洞,进行有氧发酵。大约3~5天,料内温度可达60℃左右,开始翻第一次堆。以后每2天翻堆一次,共翻3~4次,使培养料产生少量白色羽毛状高温放线菌。发酵时间12~16天。

    三、菌袋制作与培育

    1.选袋

    栽培袋可选用折径2.5~2.6厘米,1~2道的塑料袋,然后截成长度为45厘米,一头扎口备用。这样的袋每5000公斤料大约需18公斤。

    2.装袋接种

    装袋的前一天把温室密闭,每50米棚用甲醛 500毫升,敌敌畏250毫升,加水15公斤进行全面喷雾。再用2.5公斤硫磺点燃,密闭24小时,杀死棚内杂菌害虫。装袋前将发好的料堆散开,使料温降至30℃以下开始装袋。把菌种掰成云豆大小,先把袋的一头放一层菌种,上面放一层8厘米左右的培养料,再放一层菌种(中间菌种放在袋的周围),共4层菌种3层料,最后袋口放一层菌种扎口,两端的菌种略多一些。

    3.发菌

    将装好的袋上堆培养,堆高6~7层,料内温度应掌握在20~26℃,最高不能超过30℃。大约5天左右用针在菌袋两头和中间菌层处打8~10个小孔。菌袋在培养期间,要翻堆检查2~3次,即每隔8~10天翻堆一次。翻堆时要做到上下、里外、侧向相互对调,目的是使菌袋均匀地接触空气和温度,使发菌平衡。菌袋培养期间应注意通风换气,可结合调节温度来通风换气。气温高时,发菌棚要加强通风和降温,菌温高时勤通风。如:掀开菇棚边及覆盖物,打开所有通风口使空气对流,从而加大空气流量,降低温度,提高发菌成品率。

    菌袋培养期间应注意防湿避光,菌丝在袋内所需的水分不需外界供给,而是靠培养基内现有的水分提供,为此发菌棚内要干燥,空气湿度保持在70%左右。如果场地潮湿,空气湿度过高,会引起杂菌滋生,导致菌袋污染。因此,发菌棚宜干不宜湿。菌丝生长阶段不需光照,在黑暗条件下要比光线照射生长速度快。所以在菌丝生长阶段,发菌棚要尽量避免光照,菌丝才会迅速、整齐、均匀、粗壮。较强的光照对菌丝有抑制作用。按上述管理方法,约20~30天就可长满菌袋。

    四、覆土的制作

    1.因鸡腿菇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所以覆土是鸡腿菇栽培中一项极重要的工作。覆土材料配制的好坏和消毒处理是否彻底,直接影响菇的产量和质量。

    2.覆土材料的选择和理化性质都应符合鸡腿菇生长的需要。基本要求是结构疏松、孔隙度高、通气性能良好、有一定的团粒结构,如粘壤土、菜园土、河泥等。

    3.覆土材料的配制。粘壤土或河泥土75%。炉灰渣25%,磷肥0.5%,生石灰1%,多菌灵0.1%,敌敌畏0.1%,pH值8~9,水适量。土握在手捏成团,触之即散。

    五、畦床处理和脱袋覆土

    1.畦床处理

    把畦床整平,灌大水后中间留出过道,并用畦内土垒起25厘米左右的坝埂,散入少量生石灰备用。

    2.脱袋覆土

    将发菌好的菌袋脱袋后纵排摆入已处理好的畦床内。间隙用处理好的营养土填充,菌棒上覆3~5厘米厚的营养土。覆土后上盖地膜保温保湿,温度应掌握在12~25℃,注意保持土层湿润,加强通风换气。大约覆土15~20天,菌丝即可穿透覆土层并出现原基形成子实体,此时喷一次水。子实体在生长阶段保持较高的湿度和一定的散光,但不可喷大水,保持地面湿润即可。加强通风换气,管理上主要掌握温湿度。女口棚内温度超过25℃以上时,以降温增湿为主,喷雾状水保持地面湿润。换气时应避免强风直接吹入畦床,以免影响菇的色泽和质量。可根据出菇的多少灵活掌握通风量,低温季节每天11~14时通风,高温季节每天早晨和傍晚通风,阴雨天加大通风量。出菇温度控制在8~25℃之间,最适温度在14~18℃之间,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

    当子实体长至圆柱形或钟形时,颜色由浅变深,菌盖与菌环未分离或刚刚松动时就要适时采摘。头潮菇采完后,应及时把死菇、菇根清理干净,补足覆土;一次性补足水分,管理好温湿度,养出下潮菇。
     
上一篇:谨防鸡球虫病
下一篇:一例鸡痘的诊治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