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特点及防治

浏览次数:380
   1 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 

  各种品种的蛋鸡均易发病,目前尚未见肉鸡、水禽和野禽发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发病,一般发病日龄在30~80日龄,50~60日龄为发病高峰。根据毒株的差异,发病率为15%~80%,死亡率10%~50%不等。人工感染实验鸡的潜伏期为5~6天,病程一般为25~35天。 

  病初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和饮水减退;流泪、眼肿、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以后拉稀,排出白色或绿色稀粪;病鸡闭眼、缩头、羽毛蓬松、垂翅、跛行,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2 病理变化 

  肉眼可见腺胃极度肿胀,人工感染病鸡的腺胃比正常腺胃大2~5倍,自然病例为2~3倍,腺胃壁和黏膜增厚,腺胃乳头肿大、出血,破溃凹陷处有出血和溃疡,压时有脓性分泌物;胸腺、法氏囊严重萎缩,全身消瘦,肌肉苍白;有30%的病鸡肾脏轻度肿胀,有尿酸盐沉积。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到腺胃黏膜上皮脱落坏死,固有层水肿,腺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心外膜组织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浅层心肌变性,结构破坏,部分心肌细胞空泡化。 

  3 病原学研究 

  病毒多呈球形或梨形,其直径为60~180nm,有囊膜,囊膜表面有12~25nm长的突起。对乙醚和氯仿敏感,56℃60min仍有感染力。该病毒经胰蛋白酶和卵磷脂酶C处理后,都能凝聚鸡的红细胞;分离病毒经传代后有80%以上SPF鸡胚蜷缩、侏儒化或死胚。试验证明,分离的毒株与M41和肾型T株、H株基本相同,符合IBV理化特性的特征。通过交叉和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毒株与M41、肾型T株、H株、HOLTE株都有较大的差异,而T株、H株、HOLTE株阳性血清中和效价比呼吸型的H120株、H52株明显高,说明分离株与肾型IBV毒株相关性比呼吸型大,与H120几乎不相关。最近国内试验证明,从核酸的水平说明所分离的腺胃型病毒株回归试验鸡,除引起腺胃明显肿胀外,有部分鸡还有不同程度的肾脏肿胀。 

  4 防制措施 

  按防制动物传染性疾病的一般程序进行,除了对病鸡采取早期诊断、隔离、淘汰和消毒等综合措施外,在疫区可应用分离毒株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预防本病。据说强毒株灭活疫苗保护率可达95%以上,而使用呼吸型和肾型传支疫苗均不能预防本病。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