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黑疫病的防治技术

浏览次数:587
    羊黑疫又称传染坏死性肝炎,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绵羊、山羊均可发生。

    专家解病:

    ⑴病原:本病的病原是B型诺维氏梭菌,是革兰染色阳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多数单在或两两相处,少数3-4个菌体连成短链。其毒素可分为A、B、C型。

    ⑵流行特点:主要在春、夏季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诺维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当羊采食被此菌芽孢污染的饲料后,芽孢由胃肠壁进入肝脏。正常肝脏由于氧化还原电位高,不利于其芽孢变为繁殖体,而仍以芽孢形式潜藏于肝脏中。当肝脏因受未成熟的游走肝片吸虫损害发生坏死以致其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时存在于该处的芽孢,即获得适宜的条件,迅速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发生毒血症,损害神经元和其他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细胞,导致急性休克而死亡。因此,本病的发生经常与肝片吸虫的感染密切相关。本病主要侵害2-4岁以上的成年绵羊,山羊也可感染此病,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肝片吸虫的感染有密切关系。

    ⑶症状:本病的临床症状与羊肠毒血症、羊快疫极其相似,发病急,常突然死亡。少数病例病程可拖延至1-2天。病羊表现掉群,不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呈昏睡、俯卧,无痛苦地突然死亡。

    ⑷剖检病变:皮下静脉显著淤血,使羊皮呈暗黑色外观。真胃幽门和小肠充血、出血。肺脏表面和深层有数目不等的灰黑色坏死灶,不整圆形,周围有一鲜红色充血带围绕,切面呈半月形。

    ⑸诊断:根据病羊临诊技术、羊皮呈暗黑色外观等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做实验室检查,采集肝脏坏死灶边缘的组织制成涂片,染色镜检,可见粗大而两端钝圆的诺维梭菌,单个或成双存在,少数3-4个菌体连成短链。

    专家治病。

    ①预防: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五联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发病时,迁圈至高燥处,也可用抗诺维梭菌血清早期预防,皮下或肌肉注射10-15毫升,必要时重复1次。

    ②治疗:a、病程缓慢的病羊,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80-160万单位,每天2次。b、抗诺维梭菌血清,肌肉或皮下或静脉注射,50-80毫升,连用1-2次。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