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蓝舌病防治

浏览次数:391
  蓝舌病是以昆虫为传染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病毒性传染病。 

  症状及病变: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8天,体温在发病后2-3天内达40.5-41.5℃,厌食,精神萎顿,流涎,口腔和鼻腔黏膜充血,口腔发臭。有时蹄冠、蹄叶发生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甚至膝行或卧地不起。病程一般为6-14天,发病率30-40%,病死率2-30%,患病不死的经10-15天痊愈,怀孕4-8周的母羊应用了活疫苗或感染,其分娩的羔羊中约有20%发育缺陷,如脑积水、小脑发育不足、回沟过多等。

  山羊的症状与绵羊相似,但症状一般较轻微。

  预防:⑴蓝舌病病毒的多型性和在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互免疫性的特点,使免疫接种产生一定的困难。如需免疫接种,应先确定当地流行的病毒血清型,选用相应血清型的疫苗,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弱毒疫苗接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病毒血症,同时对胎儿有影响,导致母羊流产。运用时应加以注意;⑵严禁从有本病的国家、地区引进羊只;⑶加强冷冻精液的管理,严禁用带毒精液进行人工授精;⑷放牧时选用高地放牧,不在野外低湿地过夜,以减少感染机会;⑸定期进行药浴、驱虫,控制和消灭本病的媒介昆虫;⑹在新发生地区可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并淘汰全部病羊。

  治疗:目前无有效药物。对疑似的病羊加强护理,避免烈日、风吹、雨淋,给予易消化饲料。用消毒剂对患部进行冲洗,同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预防继发感染。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