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恶性水肿

浏览次数:390
    恶性水肿是由梭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变组织发生气性水肿,并伴有发热和全身性毒血症。

    一、病原 恶性水肿的病原主要为腐败梭菌,水肿梭菌、魏氏梭菌、溶组织梭苗等也可致病或参与致病。腐败梭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其芽胞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药物短期难以奏效,但20%漂白粉、3%~5%硫酸石炭酸合剂、3%~5%氢氧化钠等强力药可于较短时间内杀灭。

    二、流行特点 在哺乳动物中,牛、绵羊、马发病较多,山羊次之。年龄、性别、品种与发病无关。该病传染主要由于外伤,如去势、断尾、分娩、外科手术、注射等没有严格消毒致本菌芽胞污染而引起感染。本病一般只是散发形式,但外伤(如断尾)在消毒不严时,也会伙同发病。

    三、症状 潜伏期12~72小时。病牛初减食,体温升高,在伤口周围发生炎性水肿,迅速弥散扩大,尤其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处更明显。病变部位初坚实、灼热、疼痛,后变无热、无痛、手压柔软有捻发音。切开肿胀部,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内有多量淡黄色或红褐色液体浸润并流出,有少数气泡,具有腥臭味。创面呈苍白色,肌肉暗红色。病程发展急剧,多有高热稽留,呼吸困难,脉博细速,眼结膜充血发绀,偶有腹泻,多在1~3日内死亡。母牛若经分娩感染,则在2~5日内阴道流出不洁的红褐色恶臭液体,阴道黏膜潮红增温、会阴水肿,并迅速蔓延至腹下、股部,以致发生运动障碍和前述全身症状。公牛因去势感染时,多在2~5日内阴囊、腹下发生弥漫性气性炎性水肿,疝痛,腹壁知觉过敏,与此同时也伴有前述全身症状。

    四、诊断 据临诊特点,结合外伤情况及病理剖检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诊断要点为:发病前常有外伤史;病变部位明显水肿,水肿液内含气泡;病变部位肌肉变性、坏死;若为产后发病,则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等)明显水肿,内含气泡;若为去势后发病,则阴囊、腹下发生弥漫性炎性水肿。恶性水肿与炭疽及气肿疽在临床上应予以鉴别。

    五、防治 外伤(包括分娩和去势等)后严格消毒及正确治疗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早期用青霉素或与链霉素联合应用,在病灶周围注射,甚为有效。四环素或土霉素静脉注射,尽早应用效果亦好。亦可磺胺药物与抗生素并用。早期局部治疗可切开肿胀处,清创使病变部分充分通气,再用1%高锰酸钾或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后撒入磺胺碘仿合剂等外科防腐消毒药,并施以开放疗法。机体全身可采用强心、补液、解毒等对症疗法。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