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传染性胃肠炎
浏览次数:808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
1病原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本病毒能在猪肾、猪甲状腺、猪睾丸等细胞上很好增殖。对乙醚、氯防、去氧胆酸钠、次氯酸盐、氢氧化钠、甲醛、碘、碳酸以及季铵化合物等敏感;不耐光照,粪便中的病毒在阳光下6小时失去话性,病毒细胞培养物在紫外线照射下30分钟即可灭活。病毒对胆汁有抵抗力,耐酸,弱毒株在pH3时活力不减,强毒在pH2时仍然相当稳定;在经过乳酸发酵的肉制品里病毒仍能存话。病毒不能在腐败的组织中存活。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很快灭活;37℃4天丧失毒力,但在低温下可长期保存,液氮中存放三年毒力无明显下降。
2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发病猪、带毒猪及其他带毒动物。病毒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粪便、乳汁及鼻分泌物中,病猪康复后可长时间带毒,有的带毒期长达10周。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感染母猪可通过乳汁排毒感染哺乳仔猪。
感染动物为猪,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但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狗、猫、狐狸等可带毒排毒,但不发病。
本病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初春。多呈地方性流行,新发区可暴发性流行。本病常可与产毒素大肠杆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或轮状病毒发生混合感染。
3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仔猪为12~24小时,成年猪为2~4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40天。
病初仔猪呕吐,接着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绿或灰色,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随即脱水、消瘦,2~7天死亡。病愈仔猪生长缓慢。
肥育猪或成年猪症状较轻,表现减食,腹泻、消瘦,有时呕吐。哺乳母猪泌乳减少,一般经3~7天恢复,很少发生死亡。
4病理变化
本病以急性肠炎变化,从胃到直肠呈现卡他性炎症为特征。剖检可见胃肠充满凝乳块。小肠充满气体及黄绿或灰白色泡沫样内容物,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绒毛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心、肺、肾一般无明显病变。
5诊断
5.1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尚无指定诊断方法,替代诊断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V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病原检查:组织培养分离鉴定(原代或次代猪肾细胞培养,分离物用免疫染色或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特异抗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鉴定);荧光抗体试验(用于检测肠组织中的病毒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用于检测粪便的病毒抗原)。
血清学检查:病毒中和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料采集:通常采集粪便或小肠。把感染的小肠两端扎住其内容物是分离病毒的理想样品。因病毒热敏感,采集的所有样品都应是新鲜的或冷藏保存。
6防治
采用检疫、消毒、配合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发现病猪应及时淘汰,死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染的场地、用具等应严格消毒。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