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养猪大国,生猪存栏数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50%,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4%。解放5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民在畜牧兽医人员的指导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以上好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畜牧兽医科学技术与世界差距较大,特别是在兽医防病治病的工作上存在很多问题,对许多病如猪胸膜肺炎病等的危害没有引起兽医人员和养猪户的足够重视。最近几年,笔者到过不少猪场发现,当地有些兽医人员对此病不了解,往往把猪胸膜肺炎病当成猪瘟、猪肺炎、霉形体病等病来治疗,其结果可想而知钱也花了病也没治好,由此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基于此,笔者想谈谈该如何防治猪胸膜肺炎病,并希望养猪户和兽医人员能从中得到一点启迪,以后若有此病的发生,也能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猪胸膜肺炎病确切地应称为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的一种严重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炎为特征。
1 病原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并具有多形性,菌体表面被覆荚膜,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10%CO2条件下,可生长粘液状菌落,在巧克力琼脂上培养24~48小时,形成不透明淡灰色的菌落,直径1~2毫米。该菌落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圆形,坚硬的“蜡状型”,有粘性;另一种为扁平柔软、闪光型菌落,有荚膜的菌株在琼脂平板上可形成带彩虹的菌落。在牛或羊琼脂平板上通常是β溶血环。根据荚膜多糖分类,迄今已发现有12个血清型。
2 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通常以6周~6月龄的猪较为多发。重症病例多发于育肥晚期,死亡率约20%~100%不等。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通过猪体直接接触而经呼吸道传播,拥挤和通风不良可加速传播。本病多发生秋、冬、春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经多年观察发病场舍多因昼夜温差悬殊太大,特别是冬季,猪舍内温度太低,如0℃左右或更低温度猪舍的猪最易发病。另外,本病发生与通风不良、气候的突变、不科学的引进猪和管理不善等因素有关。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5天左右。最常见的是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几个猪突然发病,很快蔓延到很多猪舍,病猪体温40℃~41.5℃,精神沉郁,拒食,卧地,便秘,咳嗽,张口伸舌,呼吸困难,后腿不能站立,常呈犬坐姿势,从口鼻流出泡沫样浅血色的分泌物,脉搏增快,耳、鼻、四肢皮肤呈蓝紫色。病程长短不定,一般经正确治疗五天左右大部分病猪逐步恢复健康。哺乳母猪患病后果严重,经2天左右乳房变小无奶,所产小仔猪因无奶吃很快死亡。有的虽经人工哺乳,但也所剩无几。亚急性和慢性临床不易区分,在此不赘述。
4 病理变化
患猪流血色鼻液,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血色粘液性分泌物。肺炎多为两侧性,常发生于尖叶、心叶和膈叶的一部分,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间质积留血色胶样液体。纤维素性胸膜炎明显,胸腔内见有很多黄色液体,常见肺与胸膜粘连。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发现肺的干酪性病灶等变化。
5 诊断根据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采鼻、支气管分泌物和肺病变部病料进行染色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感染后10日采血,用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查,可检出抗体。抗体可持续数月。
6 防治措施
6.1 猪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公猪、妊娠母猪、产仔母猪舍、仔猪培育舍相对湿度为65%~70%,育肥猪舍相对湿度为70%~80%。产仔舍内母猪所需适宜温度20℃左右,而仔猪所需温度在32℃~24℃之间,公猪、妊娠母猪、仔猪培育舍、育肥猪所需适宜温度22℃~16℃。据多年观察,在猪舍温度低于16℃,相对湿度为80%~100%的环境下,健康猪受到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攻击时,猪的胸膜肺炎发病率最高。特别在我国北方的冬季,要达到适宜的相对温度和湿度,需十分努力建设好相应的设施。
6.2 根据公猪、妊娠母猪、产仔母猪、仔猪、育肥猪的需要,要配制科学的全价饲料,合理饲喂,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搞好猪舍的日常环境卫生。
6.3 猪场场区和猪舍环境最好每周消毒一次,根据猪场周围疫病情况,可选用不同的消毒药,如百毒杀消毒剂、凯杰消毒片、瑞得士-203消毒杀菌剂、特效碘消毒剂、菌毒敌消毒剂和强力消毒王、火碱等。
6.4 加强检疫,严把进猪关,千方百计防止健猪与病猪接触以及带菌猪引入是关键性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