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浏览次数:361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猪的一种多型性疫病。该病的临床特征是急性者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慢性者则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淋巴结脓肿。本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集约化养猪场中,其发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对养猪业危害较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

  国外1945年首次报道本病。国内最早是于1949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本病,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面积流行,70年代末已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区,目前已成为规模化养猪场中最常见的重要细菌病之一。

  病原学链球菌(Streptococcus)归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菌体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5-2.0um,可单个、成对或以不同长度的链状方式存在。一般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有些菌株可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成阳性。

  引起猪链球菌病的链球菌主要是C群的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类马链球菌(S.equisimilis)、D群的猪链球菌(S.suis)、L群链球菌及E群链球菌。本病除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外,也常存在于正常动物及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感染发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内脏器官及关节内均有病原体存在。本病对动物的致病性与其荚膜、毒素和酶类有关。

  流行病学链球菌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但不同血清群细菌侵袭的宿主谱有所差异。如当猪群爆发流行时,与猪经常接触的牛、犬和禽类不见发病。猪链球菌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其中以仔猪、架子猪和怀孕母猪的发病率高。

  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本病自然流行的主要传染源。病猪的鼻液、唾液、尿、血液、肌肉、内脏、肿胀的关节内均可检出病原体。未经无害处理的病猪和死猪的肉、内脏及废弃物是散播本病的主要原因。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份发生较多,一般为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及流行初期多为急性败血型和脑炎型,来势凶猛,病程短促,死亡率高;老疫区及流行后期多为关节炎或淋巴脓肿型,传播缓慢,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可在猪群中长期流行。

  症状该病的潜伏期多为1-天天或稍长。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通常将该病分为以下几型。  

  急性败血型:突然发病,体温升高(41-43℃),食欲不振或废食,便秘、粪干硬,常有浆性鼻漏,眼结膜潮红,流泪,几小时至两天内一部分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病猪出现运动共济失调、磨牙、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有少数病猪颈部、背等部皮肤呈广泛性充血、潮红。病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病的经过很急,如不治疗,常在1-3天内死亡,病死率达80-90%以上。若治疗不及时或药效不足则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脑膜炎炎型:此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小猪。病初体温升高(40.5-42.5℃),不食,便秘,有浆性可粘性鼻漏。病猪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如步行时前肢高踏,或四肢不协调,转圈,空嚼,磨牙,仰卧,继而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四肢作游泳状或昏迷不醒等等。部分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最急性者几小时或一、二天内死亡,病程达3-5天者,有部分小猪在头、颈、背等部位出现水肿,指压凹陷。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亚急性和慢性:可由急性型转化而来,也可以亚急性或慢性型初发。多见于流行后期或老疫区的散发病例。其突出特征是病情缓和,流行缓慢,病程长久(可达1个月以上),发育迟缓。病猪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如关节炎、淋巴结脓肿、心内膜炎、乳房炎等。关节炎时可见病猪一肢或多肢、一个或多个关节肿胀,患肢表面凹凸不平,跛行、步态变形或不能站立。淋巴结脓肿以颌下淋巴结肿、硬、热、疼,从枣大小至柿子大小不等,外观呈圆形隆起,可不同程度地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呼吸等功能。时间较长时化脓灶可自行成熟破溃,排出脓汁后逐渐自愈,病程一般1个月左右,较少引起死亡,但病猪生长发育受阻。

  病理变化    急性败血型表现为血液凝固不良,皮下、黏膜、浆膜出血,鼻腔、喉头及气管黏膜充血,内有大量气泡。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心包有淡黄色积液,心风膜出血。脾肿大、出血,色暗红或蓝紫。肾肿大、出血。胃及小肠黏膜充血、出血。浆膜腔、关节腔有维生素性渗出物。脑膜充血或出血。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脑膜充血、出血甚至溢血,个别脑膜下积液,脑组织切面有点状出血,其他病变与急性败血型相同。慢性病例可见关节腔内有黄色胶冻样或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淋巴结脓肿。有些病例心瓣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诊断    由于症状、病变较复杂、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因此本病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    取病猪的肝、脾、肺、血液、淋巴液等作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成对、单个、短链偶见数十个长链的球菌。但成对排列的往往占多数,应注意与双球菌和两极着色的巴氏杆菌相区别。

  防制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猪只出现外伤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度,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以及淘汰带菌母猪等措施对预防本病的发生都有重要作用。

  该病流行的猪场可用菌苗进行预防目前国内有猪链球菌弱毒苗和灭活苗。每头猪不论大小均皮下注射弱毒苗1头份或口服2亿个活菌,免疫后7天产生保护力,保护期半年。灭活苗则不论大小猪均肌肉或皮下注射5ml,注射后2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半年。

  发病猪只应严格隔离和消毒,发病早期可用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及磺胺类药加抗菌增效剂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外科处理和对症治疗;病猪的尸体和外科处理物进行严格的销毁处理有利于尽快控制疫情。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