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性肺炎

浏览次数:318
    猪支原体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慢性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其病原最早由Mare、Switzer(1965)和Goodwin等(1965)从患肺炎猪的肺组织中分离出,并试验复制出本病,报导后该病原被命名为M.hyopneumoniae。

    长期以来,本病一直被认为是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最常发生、流行最广最难净化的重要疫病之一。本病虽为老病,但近年来由于经常和PRRS、圆环病毒等其它病原混合感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突显出了其重要性。

  1.病原

  猪肺炎支原体为本病病原,猪肺炎支原体生长需求极为苛刻,分离相当困难,其在基本肉汤培养物中生长缓慢,经3~30天,培养物才产生轻微的混浊,并产酸使颜色发生变化。Ross和Whittlestone(1983)综述了分离猪肺炎支原体的各种培养基和方法,以及猪肺炎支原体有关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性及特定的鉴别方法。

    支原体的一个与潜在的致病性和控制有关的很重要的特征是其具有明显改变表面抗原的倾向,Artiushin和Minion(1996)提供了一些猪肺炎支原体分离物中存在异源性抗原的证据。

  2.发病的特点

  本病我国地方猪种明显较引入品种易感,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是经气雾或与病猪的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的,其经母猪传给仔猪使本病在猪群中持久存在,其严重程度常因管理水平、季节、通风条件、猪的密度以及其它环境因素改变而有很大差异。

  最早可能发生于2~3周龄(地方品种有9日龄的)的仔猪,但一般传播缓慢,在6~10周龄感染较普遍,许多猪直到3~6月龄 时才出现明显症状。

  易感猪与带菌猪接触后,发病的潜伏期大的为十天或更长时间,并且所有自然发生的病例均为混合感染,包括支原体、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

  猪呼吸道复合征(PRDC)便是猪肺炎支原体与环境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有猪瘟(HC),猪流感(SI)、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克雷伯氏杆菌、副嗜血杆菌(HPS)、猪圆环病毒(PCV)、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T)、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其也可以和萎缩性鼻炎(AR)、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等互作,从而使猪只6~10周龄、12~15周龄、18~22周龄问题发生率明显上升。

  近两年,由于PCV引起的PMWS和间质性坏死性肺炎(PNDS)以及PRRS与MPS的互作使猪只免疫功能受损,易导致猪瘟免疫失败,链球菌、弓形体病等感染率升高,多种因素的互作已对当前的养猪业提出了严重挑战。

  3.发病机理

  3.1肺炎支原体感染

    感染初期,支原体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气管上皮细胞上;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表面寄生。在深处的细小微支气管和肺泡处,几乎找不到支原体。肺炎支原体首先附着在纤毛上皮细胞上,然后逐渐引起感染细胞发生病变、死亡,导致部分纤毛功能受损或脱落;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纤毛变短变少,纤毛正常的摆动功能显著的下降,以致无法排除肺泡分泌液、空气源性的微细粉尘和各种致病原,为继发性感染大开方便之门。

  3.2感染肺部组织病理变化

  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通常会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腔体、气管周围以及肺泡中;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在增加,它们分布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边以及微支气管周边的组织上,并侵占气管的粘膜固有层。大约经过二十天后,在气管附近会出现套袖现象,白细胞聚集;同时也出现支气管附近淋巴组织增生,从而使肺泡之间的间隙增厚;这种增生的淋巴小结常常会压迫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扩张困难,每次呼吸时,有效的气体交换就减少,从而迫使猪增加呼吸频率,病情严重的猪就会出现喘气现象。即使当肺部病变缓解后,仍能看到失去功能的肺泡和大量增生的淋巴小结。对不是非常严重,但非常典型的肺部病变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喘气病的主要病变是肺部出现实变性病变,主要集中在肺尖叶和心叶,且病灶与非病变区有明显的界限,颜色通常为紫红到黄褐色。感染后10~12周,若无继发感染,肺部病变组织会逐渐自我康复,但仍会留下永久性的组织伤痕,也可看到明显的肺泡萎缩。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时,常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病变,甚至出现明显的环死灶。

  3.3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出现免疫抑制现象,有资料表明:猪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导致支气管淋巴结和血液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反应;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看作是支原体的致病机制之一。另外还证实从被支原体感染的猪身上取出的淋巴细胞对非相关抗原产生抗体的能力显著下降;再者猪的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比如巨噬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而T抑制细胞的活动增强。事实上,一旦发生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则继发感染几乎不能避免;继发性感染会和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抑制反应共同作用,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4猪肺炎支原体毒性致病因素

  对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机理及引起的症状病变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对其分泌的毒素尚未做深入的研究。业已证实附着粘连是猪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的必要条件和致病关键。支原体会首先附着在纤毛的上端,然后往深部侵入;使细胞发生病变和死亡,并导致纤毛萎缩,通过摆动清除异物的功能受损;接着支原体还会进一步破坏粘膜层,导致其他病原菌易于侵入而引起继发感染。目前还不了解猪肺炎支原体表面粘连结构的实质,体外模型试验表明支原体表面会散发出丝状体,这些丝状体(本质上可能是蛋白质)具有粘连附着功能。多种迹象表明猪肺炎支原体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多面性的感染和复杂的感染过程。

  4.肺炎支原体的免疫防御机制

  4.1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
  免疫按性质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被动免疫是指仔猪从母乳中获得针对性的抗体。如母猪曾接种过疫苗或自然感染过,则它的初乳中就含有特定抗体,仔猪只需吃奶就能获得母源抗体;但母源抗体的保护是短暂的,并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性,同时也不能保证新生仔猪免受感染。指望依靠母猪源抗体来给仔猪提供全面保护是危险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接种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主动免疫。当然猪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也能够产生免疫,但由于支原体的免疫原性较差,要想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通过感染获得免疫的办法,经常见效太慢,来不及保护肥育猪免受MPS的侵害;不过,自然感染后可有效减少母猪排毒,降低感染压力,反复进行天然攻毒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研究还发现:猪群中初产母猪比例越高,发生喘气病的机会就越大。由于经多次诱发的自然免疫,或许能保护较长一段时间;大概是这个原因,经常暴露在猪肺炎支原体下的猪,哪怕是长期感染的猪群,也不会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感染过的母猪,即使是生过二至四胎后仍可能携带猪肺炎支原体,但只有初产母猪才是喘气病的主要传染源。

  4.2免疫预防接种控制猪气喘病

  为了保护猪群不受喘气病的侵害,需要及早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在仔猪感染支原体前就要进行免疫,这时诱发的免疫保护效果会很好,而且保护时间会很长。由于无法预测仔猪在何时会受到感染,所以仔猪一出生,就应尽早进行预防接种。另外早期免疫接种要考虑到母源抗体会不会对疫苗产生不良影响。当然选择高质量的疫苗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如一、三周龄进行两次肌肉注射)对免疫效果也至关重要。由于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常易继发其他细菌和病毒 的感染。因此,预防接种不仅可以保护猪免受肺炎支原体的侵害,同时还可以防止其它继发病原体的感染,为猪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5.猪肺炎支原防治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

  尽可能自繁自养,自育及全进全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减少尘埃,人工清除干粪降低舍内氨气浓度;断奶后10~15天内仔猪环境温度应为28~30℃,保育阶段温度应在20℃以上,最少不低于16℃。保育、产房还要注意减少温差,同时注意防止猪群过度拥挤,使用良好的地板隔离,对猪群进行定期驱虫;尽量减少迁移,降低混群应激;避免饲料突然更换,定期消毒,彻底消毒空舍等。

  5.2药物控制

  脉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缓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泰乐菌素、林肯霉素、氯甲砜霉素、泰妙灵、螺旋霉素、奎诺酮类(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但总的来说,使用抗生素不会阻止感染发生,且一旦停止用药,疾病很快就会复发。另外在生产实践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也会出现瓶颈现象,由于是防御性措施,通常使用的抗生素浓度较低,这易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用类似药物效果就不好。发生喘气病后,再想彻底杀灭病原体,是十分困难的,对呼吸道感染而言尤为如此,因为抗生素很难渗入到肺部粘膜表面而发挥作用;同时抗生素治疗也无法修复已造成的病变损伤。如果停止治疗,病原又会逸出、种种症状又会重新出现。除此之外,使用抗生素疗法可能带来的弊病还包括肉质会发生改变(由于持续用药会有药物残留),而且人工费和成本费也随之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Ⅱ,磺胺二甲氧嘧啶,红霉素,竹桃霉素和多粘菌素都有抗菌性。

  5.3综合防治措施

  因此应针对该病应考虑使用综合防治措施:许多国家曾大力推进根除猪肺炎支原体的计划,丹麦、英国和美国都有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SPF猪群;但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很难彼此隔离阻断;所以猪肺炎支原体通常是这类SPF猪群最先感染的病原;对于未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猪群来说,感染猪肺炎支原体的可能性很大,如距离感染猪群较近、猪群过大、当地生物饲养密度过大、离生猪贩运的主干道太近,这些都极易导致支原体传播与感染。采取根除MPS措施时,会发现要启动并维护无支原体感染状态的花费很大,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因为还必须对进入猪场的猪进行限制,控制它们携带的病原)。由于猪肺炎支原体是靠空气传播的,这也给保护未感染猪群带来难度。在猪密度过高的地区,问题犹为棘手,未感染猪群很可能会出现持续反复的感染。以上几种措施,无论是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使用抗生素、还是采取根除措施,都不是防治喘气病的理想方案,它们都无法给猪整个生长周期的提供全程保护,使猪免受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5.3.1有条件的猪场应尽可能实施多点隔离式生产(SEW)技术,也可考虑利用康复母猪基本不带菌,不排菌的原理,使用各种抗生  素治疗使病猪康复,然后将康复母猪单个隔离饲养、人工授精,使用药物培育健康群。

  5.3.2使用药物和疫苗培育健康群

  怀孕母猪分娩前14~20天以支原净、利高霉素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氟甲砜霉素等投药7天。

    仔猪1日龄口服0.5ml庆大霉素,5~7日龄、21日龄2次免疫喘气病灭活苗。

    仔猪15日龄、25日龄注射恩诺沙星一次,有腹泻或PRDC严重的猪场断奶前后定期用药,可选用支原净、利高霉素、泰乐菌素、土霉素、氟甲砜霉复方。

  保育猪、育肥猪、怀孕母猪脉冲用药,可选用1000kg/kg土霉素,110mg/kg克林霉素。

  另外根据猪群背景要求加强对HC、AR、PR、链球菌、弓形体的免疫与控制。

    总之,在搞好全进全出,加强管理与卫生消毒工作,提高生物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加对怀孕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的药物控制,加强仔猪特别是初产母猪的仔猪的早期免疫,及时检疫,立即隔离发病猪,根据猪群具体情总采取定期用药,预防用药策略等措施是控制场内MPS危害的关键。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