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猪的管理

浏览次数:345
(一)合理分群生长肥育猪一般采用群饲。为避免猪合群时争斗,最好以同一窝为一群最好;如果需要混群并窝,应按来源、体重、体质、性情、吃食快慢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为减少合群时的争斗,可采用“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分群后,宜保持猪群相对稳定,一般不任意变动。但因疾病或体重判别太大、体质过弱,不宜在群内饲养的猪,则应及时加以调整。

  分群时,还应注意猪群的大小和圈养密度。猪群大小是指每一圈(或栏)所养猪的头数,圈养密度是指每头猪所占猪圈(或栏)的面积。它们直接影响猪舍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的变化和含量,也影响猪的采食、饮水、排便、活动、休息、争斗等行为,从而影响猪的健康与生产性能。猪群过大,猪的争斗次数增多,休息睡眠时间缩短,降低猪的生产性能。所以猪群不宜过大,一般以10-20头为宜。圈养密度过大,猪体散热增多,不利于防署;冬季适当增大圈养密度,有力于提高圈舍温度;春秋密度过大,会因散发水汽太多,有害微生物易于繁衍,有害气体增多,使环境恶化,降低猪的生产性能。因此圈养密度也不宜过大,一般在20-50千克阶段0.6-1平方米/头,50-100千克阶段0.8-1.2平方米/头。漏缝地板圈养密度可大一些,实体水泥地面圈养密度小一些。

  (二)及时调教圈舍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猪的健康与增重。因此,除每天清圈打扫、定期消毒外,饲养员还应及时做好猪的调教工作,使猪养成吃食、睡觉、排便三角定位的习惯以减轻饲养员劳动强度,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调教要根据猪的生活习性进行。猪一般喜欢躺卧在高处、平处、圈角黑暗处、垫草及木板上,冬天喜睡温暖处,夏天喜睡风凉处;猪排便也有一定规律,一般多在低处、湿处、有粪便处以及圈角、洞口、门口等处,并多在喂食前后和睡觉刚起来时排便,在新的环境或受惊吓时排便较勤。掌握好这些习性是调教的基础,抓得及时是调教的关键。一般在猪刚调入新圈时要立即开始调教,可采用守候、勤赶、放猪粪引诱、加垫草等方法单独或交替使用。例如,在猪调入新圈前,要把圈舍打扫干净,在躺卧处铺上垫草,饲槽放入饲料,水漕加足饮水,并在指定排便地点堆放少量粪便,泼点水,然后把猪调入新圈。吃食、睡觉、排便三点的安排,应尽量考虑猪的生活习性。猪入圈后要加强看守,驱赶猪到指定地点排便,把排在其他处的粪便及时清到指定排便地点,一般经3天左右猪就会养成吃食、睡觉、排便三角定位的习惯。

  (三)去势与驱虫猪的公、母性别和去势与否,对生产性能和胴全品质影响很大,生产上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对于我国地方品种或含我国地方品种血液较多的杂交猪,由于性成熟较早,去势后猪的性机能消失,神经兴奋性降低,日增重、饲料报酬、屠宰率、沉积脂肪能力均提高,一般公、母猪应去势肥育;对于国外引进品种以及含引进品种血液较多的杂交猪,由于性成熟较晚,母猪可采用不去势肥育,瘦肉率和饲料报酬较高。在某些国家,公猪也采用不去势肥育,其肥育效果最佳。

  小公猪一般在7日龄左右去势,操作方便,伤口愈合较快。小母猪一般在30日龄左右去势。

  猪体内外寄生虫对猪危害很大,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患蛔虫病的猪比健康猪增重低30%,严重时生长停滞。生产上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性,有计划地定期驱虫,以提高猪的增重和饲料报酬。整个肥育期最好驱虫2次,肥育前进行第1次驱虫,体重达50千克左右时再驱虫1次。可用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8毫克拌入饲料喂服;也可用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克左右口服。

  (四)建立管理制度管理要制度化,按规定的时间与程序给料、给水、清扫粪便,及时观察猪群的食欲、精神、粪便有无异常,对不正常的猪及时诊治。要建立一套周转、出售、称重、饲料消耗、治疗等的记录制度。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