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

浏览次数:243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引起猪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原凶。在临床和病理学上,病猪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征。同时和猪嗜血杆菌(HS)一起参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致猪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PCPU)。
 
    【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为嗜血杆菌属的副猪嗜血杆菌。该病原为革兰氏阴性菌(G-),通常有夹膜。目前知有15个血清型,其中1、5、10、12、13、14型毒力最强,感染后,患猪多死亡;2、4、8、15型为中等毒力,死亡率低,但可以出现败血症,致生长停滞;血清3、6、7、9、11型,猪感染后无明临床症状。HP?S具有明显的地方特性。
 
    【流行病学】

    HP?S只感染猪。从2周龄-17周龄均易感,其中以5-10周龄最多见。发病率一般为40%-50%,病死率可达50%以上,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湖南永州市某猪场1999年4月发生本病,200多头母猪发病,病死率达30%-40%,例猪1000头,发病100多头,病死率90%以上,架子猪700多头,病死率达20%。

    本病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干燥情况下易于死亡,易被常用的消毒剂及较低温度的热力所杀灭,一般60℃5~20分钟内即死亡,在4℃下通常只能存活7~10天。本病对结晶紫、杆肽菌、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等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对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青霉素等敏感。
 
    【流行特点】

    本病以30~60千克的仔猪和架子猪的受感性较强,成年多呈隐形感染或仅见轻微的症状。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临床康复的猪和隐性感染猪;主要的传播途径嗜呼吸道和消化道,即病菌通过飞沫随呼吸运动而进入健康的仔猪体内,或通过污染饲料和饮水而经消化道侵入体内,在机体抗病力降低的情况下,繁殖、产毒和致病。另外,本菌还可通过创伤而侵害皮肤,引起皮肤的炎症和坏死。据研究,本病的发生常与长途运输、疲劳和其他应激因素等诱因有关。

    本病虽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早春和深秋天气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发生;还可继发于猪的一些消化道及胃肠道的疾病。 

    【临床症状】

    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被毛粗乱为主要临床表现。

    早期体温41℃-42℃,食欲下降到食,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和行走不协调,皮肤发绀,常发病后2~3天死亡。多数病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患畜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中度发热(39.6℃-40℃)、呼吸浅表,病猪常呈犬卧样姿势喘息,四肢末端及耳尖多发蓝紫。耐过猪被毛粗乱,咳嗽、喘气,生长发育缓慢,有时可见到猝死病例(由败血症休克致死)。

    临床表现决定炎性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在初次发生本病的猪场,发病迅速,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反应迟屯,运动时或迫起时发出尖叫(疼痛),某些猪由于发生脑膜炎而表现肌肉震颤、麻痹、惊厥。病畜四肢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痛,可视黏膜发绀,侧卧死亡。当病菌经过皮肤的创伤侵入或随血液侵及皮肤时,则可引起局部的皮肤发炎或坏死,累及耳壳时,可导致耳壳坏死。急性期未死的可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哺乳母猪因跛行疼痛,致母性行为极端弱化。
 
    【剖检变化】

    死于本病的猪,体表常有大面积的淤血和淤斑,病情严重的病猪,在全身性淤血的基础上,四肢末端、耳朵和胸背的皮肤呈紫色。患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包括胸膜、腹膜、心包膜、脑膜和关节滑膜。出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当渗出的纤维在心包外膜凝集时,则在心外膜形成一层灰白色的绒毛,当渗出的纤维蛋白和绒毛被机化时,则可发生心包粘连。胸腔中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常在胸膜表面和心外膜上析出,形成一层纤维素性假膜,继之可机化并发生粘连。肺脏淤血、水肿,表面常被覆薄层纤维蛋白膜,并常与胸壁发生粘连。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发炎和水肿,关节囊肿大,关节液增多、浑浊,内含呈黄绿色的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发生纤维素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见蛛网膜腔内积蓄有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而致脑髓液变为浑浊。脑软膜充血、淤血和轻度出血,脑回变得扁平,脑膜与头骨的内膜以及脑实质之间粘连;镜检,脑膜血管扩张、充血并有出血性变化,脑膜内有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多呈化脓性炎症变化。其他眼观病变表现为肺、肝、脾、肾充血与局灶性出血和淋巴结肿胀等。

    腹膜与腹腔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关节腔滑液增多,内含纤维蛋白絮状物和伴发关节软骨损伤(可见软骨表面变粗糙)。
 
    【诊断要点】

    本病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变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或用病料涂片进行特殊染色后做细菌学检查。另外,血清学检查方法,如间接血球凝集、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荧光抗体、ELISA和补体结合反应等试验,也是确诊本病的常用方法。

    【鉴别诊断】

    1、本病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与猪支原体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猪丹毒、猪链球菌等相区别。

    猪支原体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 本病是由猪鼻支原体、猪关节支原体等所引起,发病比较温和而不是呈高死亡率的急性爆发,一般缺乏脑膜炎病变;而副猪嗜血杆菌病一般有80%的病例伴发脑膜炎。

    2、慢性猪丹毒 

    本病除发生多发性关节炎之外,往往同时出现特征性的疣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大块坏死;通常没有脑膜炎、腹膜炎和脑膜炎变化。

    3、猪败血性链球菌 

    本病除可见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和化脓性脑脊髓脑膜炎外,还可见到脾脏显著增大,并常伴有纤维素性脾被膜炎。用病变组织进行图片检查或分离培养可发现链球菌。

    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炎和关节炎)该菌对青霉素、壮观霉素、林肯霉素有抗药性,不要使用。

    (7)据报道,自制疫苗对本病的预防也有较好的效果。自制疫苗的方法是:采集病猪的淋巴结和脾脏,去结缔组织后捣碎,多层纱布过滤,甲醛灭火48小时;并以白油佐剂制备油苗,以动物试验和无菌检验合格,4℃保存备用。使用方法及用量:15日龄的乳猪每头1毫升;35日龄仔猪每头2毫升;母猪配种前15天,每头3毫升,均予以颈深部肌肉注射。

    【治疗措施】

    据研究,本病的病原体对磺胺类药物比较敏感,因此,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和磺胺甲氧异恶唑等是常被选用的治疗药物。2003年,有人报道用自家血清治疗本病油较好的效果。

    自家血清的制备:用自制疫苗按免疫程序免疫育肥猪,一周后在注射10毫升;或用已康复的病猪,屠宰是无菌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并灭活细胞,病毒脱毒处理,在做无菌检验和动物试验,合格后置与4℃或-20℃保存备用。

    使用方法:一个月龄的仔猪每头肌注自己血清15毫升,一周后再注射25毫升,必要时进行第三次注射,并在血清中加入长效缓释抗生素,可取得较好得疗效。其他较大得仔猪,可适当增加血清得用量。 

    【预防措施】

    (1)免疫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研制),先给母猪接种,通过初乳可使4周龄以内的仔猪获得保护力,仔猪4周龄时,再接种同样疫苗,使其产生免疫力(方法和剂量按说明)。必须注意HP?S血清型众多,如接种的疫苗所含血清型的种类与所发生的HP?S血清型相乎,则效果优良,否则会致免疫失败。

    (2)减少仔猪的流动,提倡自繁自养,专饲养贩运仔猪的商品猪场,尽量从本地区购进仔猪(因本病血清型具有明显的地方特性),以防将新的PH?S血清型带入本地区。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防寒防署,尽量减少其它呼吸道病原的入侵,杜绝不同生产期的猪混养于一栏,减少牲猪的流动,提高猪的抗病力。

    (4)加强猪营养管理,按照保健的方法,在35kg以下的架子猪饲料中添加2%护子康1号,增强猪的抗病力,能很好的防控本病。

    (5)据已发过本病的猪场主介绍: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来预防PH?S的发生,都以失败告终。患本病后,用口服抗菌物也不起作用。

    (6)本菌对氨苄西林、喹诺酮类(俗称沙星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增效磺胺等药物敏感。可用上述一种或联合用药,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