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重视仔猪的腹泻病

浏览次数:280
  仔猪腹泻病是当前规模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也是目前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由于诱发该病的原因复杂,此病又常表现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致使该病呈交叉混合感染,因而造成临床诊断与防治上的困难,从而引起仔猪大量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该病,已成为当前养猪生产上一个突出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养猪生产实践与临床治疗,现将该病的诱发原因及防控措施简述如下。

  一、发病原因。在生产中,仔猪腹泻一般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呈多重感染和交叉混合感染。

  1、传染性因素: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腹泻。⑴病毒性腹泻。主要有冠状病毒、细小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等引起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细小病毒病、轮状病毒感染等。病毒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一般呈地方性流行。⑵细菌性腹泻。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等引起的仔猪黄痢、白痢、副伤寒、红痢等。

  2、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和应激因素等。⑴消化机能不全。断奶仔猪由吃乳变成了吃饲料,由于胃内的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减少,不能完全消化饲料中的蛋白质,最终因消化不良而腹泻。⑵日粮抗原过敏。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通常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导致小肠受损伤。断奶仔猪在进食固体饲料或变化饲料后,一般3-5天出现腹泻,在无病原微生物的条件下,一个星期左右康复。⑶营养因子缺乏。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而出现腹泻。⑷应激因素。由于仔猪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外界各种应激因素非常敏感,当应激因素存在时,会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泻。

  二、防控措施。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治腹泻,并针对导致腹泻的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1、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治。在产前42天和14天分别对母猪接种病毒性腹泻疫苗,通过吃初乳,使仔猪获得免疫保护。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病毒性腹泻,因此,对患病仔猪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投服收敛止泻药物、口服补液盐、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和碳酸氢钠防止脱水和酸中毒;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

  2、细菌性腹泻:主要应当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在饲养管理方面,要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对新生仔猪要注意保暖和及时吃到初乳。要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自家疫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过程中,最好要进行药敏实验。

  3、非传染性因素腹泻:⑴加强饲养管理,防止营养因子缺乏。妊娠母猪要饲喂全价饲料,防止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矿物质的缺乏,要保持日粮营养平衡,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提高抵抗力。仔猪出生后,要尽可能早的吃上初乳,以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保护。⑵在7日龄左右开始饲喂全价颗粒饲料,并确保在断奶前每头至少补饲2千克,以使胃肠道得到锻炼。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要太高,以减少日粮抗原反应。⑶由于仔猪各种调节机能还尚未健全,对外界各种应激很敏感,易造成消化机能紊乱而引起腹泻。因此,一定要保持舍内小气候的稳定,加强消毒,保持舍内干燥,逐步断奶,逐渐更换饲料,以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