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病原和流行病学

浏览次数:417
非洲猪瘟发生在非洲南部的几个国家,1909-1915年间,在非洲肯尼亚流行,是猪的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症状与病理变化很像猪瘟,死亡率高达98.9%。病性虽然很像猪瘟,但病体不同,不能交互免疫。在非洲的野猪中隐性传染,在家猪常呈爆发式的显性感染。1958年首次传入葡萄牙,此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及美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发生。目前我国虽无本病,但在引进种猪和产品贸易交往中应高度重视。

1.病原本病是由非洲猪瘟毒引起的。它属于虹彩病毒科,虹科病毒属,形呈五角或六角形,大小为175-215纳米。病毒多与消化道感染,存在于感染猪的血液、组织液、内脏及所有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内。病毒活力很强,冷藏血液经6年室温下保存,经过数星期还有感染力,皮肤和肌肉所含有病毒,在结冻或干燥状态下放在室温内可活几年。病毒在55℃下30分钟或60℃下10分钟就灭活(失去传染性);置1%甲醛中6天,2%氢氧化钠中42小时,卢戈氏液中10分钟,病毒可灭活。临床痊愈的猪在10个月仍带毒。病毒对腐败和干燥都有较高的抵抗力。

病毒可在鸡胚卵黄囊生长繁殖。非洲的研究工作者认为,病毒不仅一种类型,通过动物若干代后,其抗原可能改变,为此,免疫上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病毒在病猪体内存在的时间长,对自然环境抵抗力强,因此易于传播扩散,污染的猪圈舍、饲料及饮水等都可传染。临床观察认为,昆虫(如猪虱等)可能属传播媒介。

2.流行病学现在认为本病公野猪和家猪对本病有易感性,感染性强弱与猪的品种、年龄无关。对小白鼠、兔、猫、狗、绵羊、山羊、牛、马和鸽进行了人工接种,都未见发病。在非洲,有两种野猪是天然的保毒者,它们本身不发病。而是将病传给家猪。本病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染的。所以行染的饲料、饮水、圈舍等都是传播的媒介。

由于非洲猪瘟的症状与猪瘟极为相似,所以直到1910年两者始终混淆不清。1921年英国学者在肯尼亚认为,这种类似猪瘟的猪病,是由一种不能和猪瘟病毒交叉免疫的病毒所引起,才开始明确为猪的另外一种疫病。此后养猪逐渐发展,猪对此病毒的感染性很高,在家猪中常造成暴发式流行,给当地养猪业造成很大的危害。

现在非洲猪瘟流行的地方,亦即野猪常常栖居在非洲大陆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许多国家,后蔓延到非洲的其他一些国家,近年来,传入欧洲的一些国家。据说,在非洲流行的有多种抗原型,而在欧洲仅有一个抗原型。非洲猪瘟由野猪传染给家猪的方式还未明确,据认为有可能是通过昆虫传染的。

至于家猪相互之间,极容易由于同圈饲养造成感染。因为病猪恢复后,仍然长期带毒,病毒随粪尿排出,造成传染。现在欧洲的非洲猪瘟,已经慢性化,渐渐成为带毒猪,这―点是很值得重视的。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