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痢疾的诊治(上)

浏览次数:343
2003年1月,广东省韶关市某猪场的生长育肥猪只暴发以腹泻、排混有血液的粘液性粪便,剖检大肠粘膜出血(尤其结肠段)并肠腔内充满纤维性脱落物为特征的疾病。经了解发病情况结合临床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为猪痢疾。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该猪场是2002年新扩建的,生产区猪舍依山而建。区内分为山腰间的种猪、哺乳保育猪区和位于山脚下的生长育肥猪区。两区的距离约200m。2002年12月底,该猪场存栏猪只共计1700多头,其中生长育肥猪576头。2003年1月初,在生长育肥猪区发现有个别猪只腹泻,间而呕吐。当时没引起重视。1月5日,气温骤降至0-5摄氏度,且夹杂小雨,前后持续3天,此后疫情迅速蔓延,共计有80多头猪出现腹泻,严重者转为血便,急性发病者1-2天内死亡,慢性发病者10-20天内死亡,共死亡16头,病死率达19.27%,曾使用千分之三土霉素拌料和肌注硫酸庆大霉素治疗,效果不显著,停药后,病情愈加严重。而位于山腰间的种猪、哺乳保育猪区却未发现类似病情。

  2临床症状病猪体温37-42摄氏度,急性者多为40-42摄氏度,慢性者这37-39摄氏度。病初,精神状态较差、食欲减退,部分猪只呕吐,粪便变软,表面附有透明粘液,以后迅速转为水样下痢,细观粪便含有血液(或血凝块)、粘液和未消化的饲料颗粒,同时伴有腹痛,喜伏卧、不愿走动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逐渐消瘦,精神沉郁,粪便变为褐色浆糊样且恶臭,极度衰弱,多以死亡告终。临死前体温降至常温;部分病猪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耐过者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

  3剖检病变病变主要在大肠。急性死亡者外观无明显变化,肠系膜血管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大肠粘膜充血、水肿和变厚,表面有出血或溢血斑,肠腔内容物稀薄,呈水样或粥样,混有血液、粘液和组织碎片;慢性死亡者体表皮肤苍白,消瘦,外观呈脱水状,结肠段严重出血,大肠肠腔内容物为红褐色、稀薄、恶臭,大肠粘膜变薄、有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留下圆形或条纹状烂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脾略肿大。



[ 畜禽养殖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