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预防用药的常见误区

浏览次数:0

部分养鸡户虽然对鸡病采取了预防措施,但鸡病仍然多发而且难以治愈。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是一些养鸡户对鸡病预防的用药不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常见误区。

一、免疫接种的用药误区

许多养鸡户不是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发展态势,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而是盲目的实行超前免疫,频繁的打疫苗,并且逐次加大剂量,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1.超前免疫

雏鸡在正常情况下存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母源抗体水平是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经兽医实验室检测,雏鸡在5日龄新城疫、法氏囊的抗体仍有较高的水平,有的用户在无进行抗体检测,不知母源抗体水平高低的情况下,将新城疫、支气管、肾型传支三联苗提前至3日龄或1日龄首免,既增大了应激反应风险,又会造成疫苗与母源抗体发生特异性抗体中和影响免疫效果。

2.不同种疫苗接种间隔时间短

正确的免疫程序为不同种疫苗接种间隔应在一周以上,灭活疫苗间隔应在两周以上。部分养殖户只要听说有什么新疫苗,立刻就去进行免疫,有的用户在一个月内免疫新城疫三次,法氏囊、鸡痘、传支各两次,禽流感、肾传支、大肠杆菌、支原体各一次,由于高频次的免疫,使两种疫苗免疫间隔时间太短造成疫苗间的互相干扰影响免疫效果。

3.大剂量、高频次接种

正常情况下,给鸡只接种疫苗,都会引起应激反应,若大剂量、高频次的免疫接种会极大地增加免疫反应发生几率或加重免疫应激反应。笔者曾遇见一户在115日龄蛋鸡接种禽流感灭活疫苗后,在120日龄同时用克隆-453.5倍量点眼、新城疫Ⅰ系冻干苗2倍量肌注、鸡痘2倍量刺种造成严重免疫应激反应的实例,1300只鸡因此造成了3日内325只鸡死亡。

在一定限度下,机体产生抗体是随着抗原(疫、菌苗)的增加而增加的,但当大剂量、高频次接种疫苗,其抗原超过一定限量时,不但无谓增加了防疫成本,而且还会造成鸡群免疫系统麻痹,产生免疫抑制,起不到免疫效果。

二、消毒灭原的用药误区

在生产现场实施正确的定期环境消毒,减少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预防控制鸡群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1.有机物的存在影响消毒效果

许多养鸡户图省事消毒前不做机械性清除,被消毒的现场存在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蛋白质与消毒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可结合成为不溶性化合物阻碍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正确的带鸡消毒做法是,消毒前尽可能扫除鸡笼、地面、墙壁等处的粪便、羽毛、污秽垫料及房顶、墙角的蜘蛛网,用水将污物冲洗出鸡舍,使药物直接接触到病原微生物起到有效消杀作用。

2.单一或无针对性的使用消毒药

一些养鸡户图省事、图便宜在消毒时无针对性地随意购买、使用消毒药品,甚至一批鸡全程只用一种消毒药品,达不到消杀效果。各种化学消毒药品都有特定的病原体消杀范围,不同的消毒药对不同的病原体敏感性不一样,单一或无针对性的使用消毒液不能彻底消杀养殖环境中存在的所有病原体,导致一些非敏感性的病原体产生耐药性。正确的消毒应根据消毒药的适用范围、消毒效果选用质量检验合格的含不同成分的消毒药2-3种交替使用,在病毒病多发的冬春季节选用对病毒敏感的含碘、氯、溴和过氧乙酸的消毒液,在细菌病高发的夏季选用对细菌敏感的酚类、季铵盐类消毒液。

三、平常预防的用药误区

一些养鸡户一味追求药物有保健、防病和促生长作用,就无目的、无针对性地长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甚至倍量添加,只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1.长期滥用抗菌素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使病原菌敏感性降低而产生耐药性,并且可以使多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和使一种病原菌产生多种耐药性,一旦耐药病原菌引发疾病就很难治愈。长期滥用化学类的抗病毒药物使病毒产生耐药性变异株。大量的抗菌素、抗病毒类药物长期作用于鸡体的组织器官会使淋巴细胞的抗体合成活动受到抑制,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发病。

2.大量的滥用药物会引发肝肾综合征

肝肾具有解毒、排毒功能,因长期大量的滥用药物,会使肝肾不堪重负,造成机体肝肾损伤,机能下降,且由于肝肾是实质性器官,其损伤又直接影响了一旦发病在治疗时的药物转化吸收,使疾病更难治愈。

上一篇:看粪便识鸡病
下一篇:观察鸡粪知鸡病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