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增绒饲养技术有了新突破

浏览次数:0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绒山羊增绒饲养”专利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该技术在大幅提高羊绒产量的同时,既改变了荒漠化草原绒山羊养殖生产方式,又达到了草牧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农牧民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增绒效果显著

据悉,绒山羊增绒饲养技术就是在暖季通过人为控制日照时间,来调节生物钟,使暖季放牧时间由传统的15小时缩短到7小时,减少了因放牧过量踩踏和过量消耗牧草,有效保持了草畜平衡。在多年的试验过程中,对同一类型的草场同一载畜量条件下,增绒项目区与自由放牧区进行了对比检测,2011年8月28日经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组织国家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增绒项目区进行植被“四度一量”的现场鉴定,结果表明:运用该技术可使平均植被盖度提高11.75个百分点,平均高度增加4厘米,平均多度增加22株/平方米,平均亩产草量(鲜重)提高59千克,地上生物量提高20~40%。

据介绍,绒山羊增绒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采用改良选育增加绒产量,使绒产量增加的同时,绒纤维变粗,绒品质降低,时间需若干年;二是采用绒山羊营养调控和加强饲养管理增绒率比较低,饲养成本高,投入产出比相近;三是采用胚胎移植技术,保持了原种的产绒量。

新技术在多省区得到推广

目前,绒山羊增绒技术已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同时被编入全国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中,先后选入中央七台《科技苑》、《每日农经》栏目。2011年3月24日,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在鄂托克前旗举办了“全国白绒山羊增绒技术推广现场会”。同年4月24日,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又派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该项技术进行了现场鉴定,鉴定结果为绒细度不变粗,长度显著增加,增绒率达到71%,实现了在减轻生态压力50%的基础上,增加产绒量70%以上的效果。该技术已在鄂前旗绒山羊核心群区普遍推广,在区外的辽宁辽阳市、新疆巴洲市、陕西神木县等地示范推广。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