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治韭菜迟眼蕈蚊

浏览次数:11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俗称“韭蛆”,是危害韭菜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大中棚韭菜田发生严重,轻者造成韭菜黄叶倒伏,重者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迟眼蕈蚊以幼虫危害韭菜地下鳞茎和假茎基部,除危害韭菜外,还危害葱、蒜、莴苣、芋及十字花科蔬菜等。初孵幼虫危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上端,春秋两季主要危害韭菜幼茎引起腐烂,造成叶片枯黄、植株枯死;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严重时造成鳞茎腐烂,整株死亡。

韭菜迟眼蕈蚊在东台地区露地一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幼虫在韭菜鳞茎内或韭根周围3~4厘米表土层中休眠越冬,温室大棚无越冬现象,可持续繁殖危害。卵产在植株周围的土缝内或土块下,大多成堆,次年3月上旬开始化蛹,持续到4月底;幼虫孵化后分散危害。3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以5—7月危害严重。成虫喜阴湿、弱光环境,上午9—11时飞翔最活跃,环境高湿、土壤过湿或过干不利于其发生。

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应采取综合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无虫韭菜苗移栽,早春韭菜萌芽前扒开韭根表土翻晒,可晒死部分幼虫。早春或秋季幼虫发生时连续灌水3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淹没垄背,可减轻危害。(2)化学防治。移栽前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浸泡韭菜根,消灭虫源。幼虫期,当韭菜叶片开始发黄变软时,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50~200毫升加水500~1000公斤灌根;成虫羽化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于上午9—10时喷洒,每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消灭羽化成虫。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