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黑腐病的防治

浏览次数:4

甘蓝黑腐病一般在每年9月中下旬至10月上中旬发生较严重,菜农应注意防治。

黑腐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甘蓝外围叶片,也侵害叶球或球茎,甘蓝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发病,子叶呈水浸状,病苗自叶缘顶部凹陷处开始变黑,以叶脉为中心扩大,逐渐子叶枯萎垂下。叶片发病时,新叶变黑,苗枯死。如未枯死时,仅未受害处生长,呈畸形。老熟的叶子,叶缘呈“V”字形或非正圆形变黄,之后变褐色,病斑边缘具黄色晕环,局部的叶脉变褐色或紫黑色,呈明显的脉络状,被害部渐干燥变薄后坏死。结球后的甘蓝发病时,叶球上生出淡黑色病斑,局部的叶脉变紫黑色并逐渐扩大,但不会软化腐败。根茎部被侵害时,导管部变黑而渐腐败,根茎内生出空洞。剖开球茎,可见维管束全部变为黑色或腐烂,但不臭,区别于甘蓝软腐病。但也常与软腐病混合发生,是甘蓝常见的毁灭性病害,可造成甘蓝大面积死亡,甚至绝收。

防治措施:

1.发病地块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南瓜、西瓜、豆角、辣椒、番茄、甜糯玉米等实行3-4年轮作,减少病害的发生。

2.从源头开始,采用无病区留种或无病株上采种,选用抗病品种或种子消毒。播种前可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60%多菌灵800-1200倍液浸种,种子处理后,清水漂种4-5次,晾干待播。

3.选用无病土穴盘或营养土块育苗,培育无病壮苗,采用高畦地膜覆盖定植,定植前剔除病弱苗。早期和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并深埋,防止病原菌的扩散。

4.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适期蹲苗,避免过旱、过涝,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苗,甘蓝成株发病初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水剂3000倍液,隔7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3次以上。

5.对种植甘蓝地块实行2-3次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控制氮肥施入量,增施钾肥、磷肥,适当增施钙肥、镁肥等,以增强其抗病性。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