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量走访,笔者发现生产中导致黄瓜烂头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蔓枯病、黑星病等三种病害,而三种病害的发生受温度、湿度的影响不同,不同棚室内的症状表现也有差异。
1.症状区别
蔓枯病引起的烂头,发病部位淡褐色至黄褐色,发展快,后期病部有黑色小点。
灰霉病引起的腐烂,通常出现灰色的霉层,且相对于蔓枯病,灰霉病引起腐烂水浸状更明显。
黑星病引起的烂头,颜色暗绿色,往往会导致心叶枯萎,形成秃桩,同时叶片、茎秆及瓜条上有时会出现“十”字型开裂。
2.发病条件区别
温度条件:三种病害中,灰霉病发病温度相对更低一些。
湿度条件:蔓枯、灰霉病要求的湿度条件更大一些,生产中遇连阴天、棚膜滴水等情况发生会比较重。
3.防治建议
结合病害的发生条件,菜农在管理中,应从环境调控、药剂防治两方面同时入手,防治效果更佳。
一是降低棚内湿度。三种病害的发生都需要较高的湿度条件,增加通风、浇小水降低湿度是防治病害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是药剂防治。对此,菜农首先应结合病害的症状表现,准确地判断出病害种类,然后再选择恰当的药剂及用药方式进行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如防治蔓枯病时,可选用溴菌腈、双胍盐、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灰霉病,则可选用异菌脲、腐霉利、啶酰菌胺等药剂;防治黑星病时,可以选用氟硅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药剂。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也会存在两种或以上病害混发的情况,对此,菜农还应结合棚内具体发病情况,灵活搭配药剂。并注意用药方式,如棚内湿度大,可以通过喷粉的方式用药,或者也可采取烟剂熏蒸的办法。多种用药方式结合使用,确保用药间隔期适宜,不可过长,以免延误防治时机。
(来源: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