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天津市农业主管部门获悉: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替代国外品种的微型小黄瓜已获得成功。这种微型小黄瓜外观、口感都优于国外同类品种,但种子的价格却只有国外同类种子的几十分之一。“十五”期间,该所科技专家采用黄瓜单倍体技术在内的多项现代育种新技术,成功选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6个黄瓜新品种,包括抗盐碱型、抗低温型、耐高温和风味型等众多新品种。截止到目前,该所已成功选育出了各种类型的黄瓜品种20多个。20多年来,他们为国内2420万亩黄瓜种植地提供了良种,农民可从中增加黄瓜产量230亿公斤,新增总产值200亿元。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以侯锋院士为带头人的黄瓜育种专家就把自主研发新品,当成了科研攻关的重点,选育出了一大批新品种。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在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又先后选出“津绿4号”、“津优1号”、“津优2号”、“津绿3号”、“津美1号”、“津优3号”、“津优4号”、“津优5号”、“津优6号”等一批新品种。近十年来,在杜胜利博士的带领下,黄瓜所科技人员开展了黄瓜单倍体诱导技术、黄瓜分子标记、黄瓜转基因等多项生物技术课题研究。目前,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经过多年摸索和实践,已建立了一套高效、稳定的黄瓜未受精子房培养技术体系,再生频率达20%以上,并基本达到实用化程度,成为国际上少数掌握该项技术的机构之一。传统的育种方法纯化育种材料一般需要5至6年或更长时间,而用单倍体技术仅需5至6个月,从而可加速自交系选育速度,加快育种进程,填补了我国在黄瓜单倍体研究领域的空白。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还通过分子标记技术获得了与黄瓜白粉病抗性相关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SCAR标记鉴定结果与材料的田间抗病结果符合率为94.5%,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黄瓜白粉病育种。
另外,黄瓜霜霉病的分子标记研究也已取得可喜进展。与南开大学合作,黄瓜所主持承担的国家863重大攻关项目“黄瓜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正在进行之中。转基因技术在黄瓜育种的应用研究获得成功。黄瓜研究所建立了稳定、高效的黄瓜体细胞再生体系,再生频率稳定在80%。建立了一套黄瓜基因转化技术体系,并获得了再生植株。该技术可应用于黄瓜外源基因的转化研究,产生新的特异育种材料;应用于快速产生黄瓜育种新材料,缩短育种年限。
天津黄瓜品种正由高产优质型向绿色风味型转变,让黄瓜的内在品质更优,口感更佳。目前,科研人员正加强育种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生物技术、人工抗性鉴定技术等在黄瓜育种中的应用,把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黄瓜单倍体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到黄瓜育种中去,使育种周期由过去的6—8年,缩短到3至4年,甚至更短。